春节文化增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
2024年04月16日 14: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16日第2873期 作者:张秀丽

  ◇张秀丽 [孟加拉国]穆罕默德·阿斯拉夫·阿拉姆(Mohammad Asraful Alam)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与新年、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等9个传统文化节日并列,正式成为联合国的第10个“固定假日”,春节自此从中国走向世界,这不仅是“中国时间”,也是“世界时刻”。高高的大红灯笼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街头挂起;爆竹的烟火气弥漫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的小巷……春节成为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里程碑,成为中华文化自信的新坐标。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既传承了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通的价值观念。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有助于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体现出联合国倡导的多元、包容文化价值理念。

  春节成为全球性的大型文化盛事

  目前,全球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既包括朝鲜、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等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部分地区也将春节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全世界约20%的人口通过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传统民俗活动已经走进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性的大型文化盛事,为各国人民带去了欢乐的体验。

  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春节在亚洲多个国家得以保留和传承,虽然在称呼和习俗方面存在差异,但都与祈福、团圆等文化符号相关联。在朝鲜,春节被称为“年节”、年夜饭被叫作“岁餐”。朝鲜人每到过年时,餐桌上的必备食物就是年糕汤,喝“屠苏酒”也是朝鲜人过年的传统习俗。韩国的春节被称为“雪日”,“祭祀”和“岁拜”是韩国人过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月初一的早上,韩国人会在家里摆好各种用来祭祀的物品,举行祭拜先祖的活动。春节期间,越南人会用桃花、金橘和“五果盆”来装饰房间,以求来年丰衣足食,荞头和年粽都是越南人过年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传统符号。正月初一早上,日本冲绳的居民要去自家水井或村落共用的泉水处打一桶“若水”(新鲜干净的清水),祈求自己和家人身心清洁、永葆青春。在马来西亚,人们会通过“捞生”——将五颜六色的鱼肉、配菜、调料等放在一个大盘子里,用筷子反复将盘里的食物捞起,同时说着吉祥话,祈求新的一年风生水起、步步高升。

  除此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以各自的方式庆祝春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2022年9月签署并通过相关法案,正式将中国农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旧金山的春节庆典每年都会吸引上万游客,庆典表演精彩纷呈,不仅有舞龙表演,还有武术、杂技等中国传统项目;法国的大街小巷每到春节时就会张灯结彩,甚至巴黎的市政广场也会挂上大红灯笼,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中国红”;每到春节时,英国“伦敦眼”就会装点上红色的霓虹灯,向人们传递吉祥与幸福;2024年春节时,荷兰海牙市中心的25个海报栏被神采奕奕的中国龙刷屏……春节,如同连接天涯海角的红线,织就了一幅幅中华文化与世界交流互鉴的精彩画卷,它正在以一种无界的姿态,拥抱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共享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春节的全球化,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它不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融,也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在共同庆祝春节的过程中,不同文化、不同肤色的人们找到了共鸣,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因此而缩短。春节不仅是一场节日庆典,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汇、一场文化的盛宴,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春节的热闹气氛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邃魅力。现如今,信息网络四通八达,全球资讯瞬时传递。在互联网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不仅可以沉浸式感受中国春节的氛围,还可以到线下亲身体验过年的习俗。这种文化交流与共享正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黏合剂,推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以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交媒体为例,大量的外国博主以春节为主题,通过镜头展现春节里的灯火辉煌与人们的热情洋溢,使全球网民跨越地理界限,感受春节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一些人尝试着手工制作中国传统美食饺子,有的人则穿上中国的传统服装汉服,还有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在这些视频中,我们目睹了中国文化和世界各地文化的相遇与互动,尽管视频中的人们背景迥异、语言各异、容颜不同,但在共同庆祝春节时,他们的目光中都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新年的祈愿以及对美好明天的祝福,彼此间的情感和希望是共通的。国内外相同的庆祝仪式感搭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加速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球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速度。从舞龙舞狮到包饺子,从逛庙会到写春联,春节的传统活动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呈现。在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春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不仅反映了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现状,也预示着未来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无限可能。这个过程中,春节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尊重和共融,为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身份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春节被列为联合国假日之一,标志着春节在全球文化地图上重要地位的提升,也展示了国际社会对于文化多元共融的认同。此举具有深远的文化、政治和社会意义,为全球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铺设了新的桥梁,它也是联合国推崇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加深,春节在国际上受到认可反映了不同国家对于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欣赏。这不仅增加了春节的国际“能见度”,也为其他国家文化节日和传统提供了获得更广泛认可的可能性。此外,将春节列为联合国假日,是对中国及其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认可。这一举措一方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另一方面也将助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软实力提升。同时,这一决定还促进了国际社会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通过官方认可并庆祝春节,联合国成员国的人民有了更多接触、了解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机会,增进了民众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种跨文化的互动与学习,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建立更加和谐的国际关系。春节被列为联合国假日,也象征着全球化时代文化身份的重塑和文化边界的模糊。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共享和传播不再局限于特定的民族或地区,而是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春节作为中华文明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是推动中西文化互鉴的里程碑。因此,要以中国春节为契机,调动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内外联动共同促进中国故事的传播,增进不同文明的理解与交流。首先,政府可以发挥领导性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文化交流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海外民众所了解所喜爱,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交流互鉴提供平台与途径。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园灯会首次扬帆出海,在法国巴黎搭建起60架大型灯组,用2000多盏特色花灯传递年味,受到法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其次,媒体力量不容小觑。一方面,国内媒体应积极报道世界各地过春节的盛况,增强华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应主动联系国际媒体,通过报道春节相关活动来提升中国文化的曝光度与知名度,以更专业和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独特的春节文化魅力,从而扩大中西文化交流的范围。除此之外,调动社交媒体上“关键意见领袖”(KOL)的号召力与影响力,使其在推广春节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选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KOL担任“文化大使”,通过他们的社交平台分享春节的历史、习俗和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关注。鼓励KOL参与或发起跨文化交流项目,如在线文化沙龙、直播互动等,不仅可以增加中西方民众的互动和理解,也能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传播。最后,民众是文化交流的基础和目标。通过举办以春节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活动,如手工艺制作、传统美食烹饪、民俗表演等,吸引西方民众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关于春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和工作坊,提高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此外,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中西文化和群众互动渠道,鼓励民众分享自己的文化故事,是促进个人层面文化交流和增进友谊的有效方式。

  通过上下齐心、内外合力,可以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要让春节所蕴含的重要价值理念与人文精神传递到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善良朴实的人们心中,带给各国民众更多的人文关怀,让世界更好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享东方魅力。

  (作者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国际舆情与国际传播研究院研究员;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