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官网近日发文称,该校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有助于个人发挥创造力,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撰写的故事更有创意、文笔更好、更受人喜爱,但故事内容的多样性也随之下降。该研究近日发表于美国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
研究人员要求300名非专业作家的实验参与者以青少年为目标读者,写一个由八句话构成的简短故事。参与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成员的写作不涉及任何人工智能辅助,第二组成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提供一个三句话的起始构思,第三组成员可以从最多五个由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想法中选择创意。随后,研究小组请600名读者评价这些故事,从新颖性(故事是否有新意或出人意料之处)和可用性(故事与目标读者的适配程度以及创意是否可用于出版)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他们发现,与没有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的故事相比,最大程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作者获得了最突出的创作收益,故事在新颖性方面的得分高出其他作者8.1%,在可用性方面得分高出9%。第三组成员在情感特征方面的得分也更高,他们创作的故事文笔更佳,阅读体验更愉悦、有趣。
研究人员还使用发散性联想任务(Divergent Association Task, DAT)方法,通过用于评估创造力的心理学测试来对作者们的内在创造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DAT分数较高、创造力较强的作者从人工智能提供的创意中获益最少。相反,那些DAT分数较低、创造力较为匮乏的作者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创造力得到较大提升。获得五个人工智能提供的创意后,创作故事的新颖性提高了10.7%,可用性提高了11.5%。人工智能的助力使DAT分数较低与分数较高作者的作品不相上下,有效地在不同作家的创造力之间达成平衡。
研究人员还使用嵌入式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来计算故事之间的相似度。他们发现,与未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组别相比,使用了一个人工智能生成创意的故事之间的相似度上升了10.7%。埃克塞特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奥利弗·豪瑟(Oliver Hauser)表示,该研究初步回答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人类创造力的问题,这也是在人类行为研究中非常基本和重要的一个问题。研究结果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创造力的提升作用,并部分消除了基于作者固有创造力的劣势或优势。
伦敦大学学院管理学院讲师阿尼尔·多希(Anil Doshi)认为,研究结果虽然发现了人工智能对个人创造力的提升,但也凸显了失去总体新颖性的风险。如果出版业接受更多由人工智能启发的生成性故事,那么整体上这些故事的独特性将降低,彼此之间相似程度将上升。豪瑟也提醒到,这种螺旋式下降的现象与一种新出现的社会困境类似,如果作家发现自己受人工智能启发创作的作品获得了更具创造力的评价,他们就更有可能在未来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但这样做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故事的总体新颖性。
总之,这项研究表明,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创造力有增强作用,但人们应当对于在创造性任务中更广泛地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保持警惕态度。
(练志闲/编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