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瑞士”——乌拉圭
2023年09月21日 17: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21日第2740期 作者:孙岩峰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因位于乌拉圭河和拉普拉塔河的东岸而得名。19世纪中期赢得和平环境后,依托优越地理位置和畜牧业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对外保持中立睦邻政策,很长时间以来保持了经济繁荣、福利优厚、社会安宁,加之金融、商贸等高端服务业发达,因此享有“南美瑞士”的美誉。近年来,乌拉圭更是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欲将自己打造成南美大市场的“十字路口”和世界与南美连通的“门户”。2023年也是中国和乌拉圭建交35周年。

  自由开放的传统 

  乌拉圭河东岸早期居住着土著印第安人,1516年西班牙殖民者抵达这一地区,后来将其并入西班牙帝国的拉普拉塔总督区。1810年乌拉圭在“国父”阿蒂加斯领导下发起独立运动,1814年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但1821年,乌拉圭又被北部强邻、当时的葡属巴西“合并”。经过1825—1852 年的两次“乌拉圭战争”、1854—1870年的“巴拉圭战争”,乌拉圭终于获得独立。但经此两战,乌拉圭自身受损巨大,争取和平成为民众共识。更重要的是,乌拉圭清醒认识到,作为小国,只能走一条不依赖任何大国、保持独立自由的发展道路。

  赢得独立之后,乌拉圭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即一方面扼守拉普拉塔河口,另一方面紧靠大西洋航线,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国际商船进入阿根廷以及拉普拉塔河上游区域,包括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南美大陆内部国家的必经通道,大量货物在此堆放、存储、中转和交易,由此带动了包括航运、银行、保险、仓储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乌拉圭大力发展畜牧业,鼎盛时全国养牛1000万头、养羊约2400万头,而总人口不到400万人,因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独立后的乌拉圭坚定地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坚守中立,欢迎任何一个国家来乌从事商贸活动。凭借住所优势,乌拉圭成为拉美地区市场最为开放、物流最为发达、营商环境最为适宜的国家之一,因此也被认为是南美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宁静平和的社会 

  乌拉圭是拉美典型的外来移民国家。大量欧洲人口的融入,使乌拉圭人口中白人比例占到绝大多数,201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约88%的人口是白人,占优势的欧洲人口比例使乌拉圭在宗教和文化上都与欧洲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尽管乌拉圭与大多数拉美国家一样都受南欧文化影响,官方语言也都是西班牙语,但乌拉圭的文化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宗教束缚较弱,社会世俗化较强。相比教廷梵蒂冈或其历史上的分支如耶稣会、多明戈会在其他拉美国家拥有的较大政治和文化影响力,天主教会在乌拉圭的影响力相对较小。由于本地人口较少,殖民时期天主教会的重心在拉普拉塔河西岸的阿根廷;19世纪的移民大潮中,来自英国、德国的新教移民将更偏重世俗的新教文化带到乌拉圭,进一步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政治话语权。政教分离原则得到普遍认可,世俗文化从19世纪开始就成为乌拉圭的主流文化。1837年开始,乌拉圭不再强制民众去教堂进行婚姻登记,1838年关闭女修道院,1907年允许合法离婚,并因此成为拉美最早批准离婚合法化的国家。1909年,乌拉圭明确规定公立学校严禁进行宗教宣传。

  市场开放,商业环境自由。历史上乌拉圭就是百船竞入、万商辐辏的地区商贸中心,被普遍认为是“宜商”之地。1986年关贸总协定发起的旨在全面改革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新一轮谈判就在乌拉圭的埃斯特角启动,因此又被称为“乌拉圭回合”谈判,其最大成果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税贸易总协定成为主导全球贸易的新体制。而之后,乌拉圭更是在经济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商业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2007年之后,乌拉圭采取全面开放政策,全领域向内外企业开放,吸引了很多南美跨国公司将总部迁移至此。同时,乌拉圭还仿效瑞士建立一整套严格的银行保密体系,甚至部分拉美国家选择将外汇储备存于乌拉圭央行。

  民生富裕,政治环境温和。2022年乌拉圭人均GDP高达18000美元,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尤其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标准在拉美位居前列。较高的生活水平一方面使贪污腐败现象相对较少,乌拉圭普遍被认为是拉美地区较为清廉的国家;另一方面,“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众之间的政治对抗和意识形态对立也相对较为温和。近20年来,乌拉圭也经历过数次左右翼政权的更迭,但均未出现像其他拉美国家那样的社会动荡和政治恶斗,体现了乌拉圭平静安宁的社会氛围。

  中国的“好伙伴” 

  尽管中国与乌拉圭1988年才建交,但双方关系发展后劲十足。1993年双方建立外交部间定期政治措施制度,凸显两国政治互信日益增强。特别是在贸易领域,建交前的1987年双边贸易额仅为4539万美元,但2000年就达到3.44亿美元,2017年增加到48.2亿美元,2022年更是升至74.4亿美元。中国对乌拉圭出口手机、汽车、空调等机电产品,从乌拉圭进口大量高质量的牛肉、羊毛和大豆,目前中国是乌拉圭第一大贸易伙伴,乌拉圭是中国第三大牛肉进口来源国和第四大大豆供应国。与此同时,中国的江淮、力帆、比亚迪等汽车企业也纷纷利用乌拉圭便利的地理位置、自由的贸易环境和与众多拉美国家有贸易便利化机制的优势,在乌拉圭设厂并出口其产品。

  更重要的是,乌拉圭在深入与中国的战略合作方面态度积极。2009年乌拉圭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双方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协议。2019年又签署贸易便利化、央行合作和民航合作的深度合作协议。更难得的是,乌拉圭作为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在其他成员国的反对和质疑中,率先与中国完成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成为推动中国与南方共同市场自贸谈判的“急先锋”。

  乌拉圭多次表示,作为反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自己拥有稳定、健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希望成为中国“可信赖的贸易伙伴”,共同将乌拉圭打造成中国企业进入南方共同市场和南美大市场的商业平台和南大西洋物流枢纽,而乌拉圭独特的地理优势,悠久的自由贸易传统、便利的商业环境以及积极的对华政策,也越来越吸引中国企业的关注。未来中乌合作潜力巨大,有望成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新样板”。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