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快”节奏中找寻“慢”生活
2023年09月21日 16: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21日第2740期 作者:邵占鹏 魏宇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较 2021年12月增长7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Mob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近3个小时,且呈现5年持续增长态势。其中,“00后”是短视频的重度爱好者,他们中的48.8%偏好不超过1分钟的短视频;相比之下,“70后”更能接受5分钟内的短视频。为何人们越来越痴迷于短视频的娱乐方式呢?

  短视频的优势体现在:一是短视频平台提供了人人可以进行内容创作的机会,使得视频拍摄和制作的门槛降低,从而让短视频的内容呈现百花齐放、源源不断的竞相迸发状态。二是相比中长视频,短视频可提供更加精简和概括的内容,能够让用户快速找到兴奋点和关键信息。三是短视频满足了在时间碎片化情况下的娱乐需求,只要有片刻休息时间,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刷视频。四是用户对短视频播放内容更加可控,不喜欢就刷掉,喜欢就停留一下,选择和播放视频内容更加容易。五是短视频平台依托大数据和算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勾勒每位用户的画像,并有针对性地推送视频内容,从而让他们沉浸其中。

  虽然短视频的最主要特征在于耗时短,但观看者在刷短视频的时候,不自觉地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为何明明以节省时间、快速获取精华信息为特征的短视频却耗费了观看者大量的时间呢?这是因为,刷短视频易激起短暂的多巴胺分泌,而它引发的快感吸引观看者总想着再看看后面有没有更刺激更好看的内容,于是不知不觉花费的时间就变长了。到头来,观看者回想过去几个小时收获了什么,又回想不起来,短暂的刺激很多但难以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时,观看者可能会后悔熬夜伤身,后悔耗费时间而缺少斗志,甚至会增添更多的空虚感,但再有碎片化时间的时候,又不自觉地刷起短视频。

  之所以那么痴迷于短视频,是因为观看者太想快速获取信息和刺激了,而不愿意把时间花费在缓慢等待、耐心品味以及探索真相的过程中。在短视频的信息海洋中,观看者慢慢地迷失了自己,整个人都变得更加浮躁,更加缺少耐心,更难以在一件事情上坐住“冷板凳”。总之,不少观看者已习惯于马上和经常获得刺激,而难以长时间保持专注度,甚至在工作的过程中经常时不时地去看看手机里的信息,刷一刷短视频,寻找一点短暂的快乐。如今,耐心已成为人们浮躁的内心最缺少的美好事物。

  齐美尔在《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中揭示了人们面对大都会丰富的信息和场景的刺激而变得世故、冷漠甚至是厌世,但城市中事物的刺激远远不如手机里“事物”的刺激那么丰富和频繁。观看者在这些短暂的、强烈的、快速的信息和画面刺激下,是否如齐美尔所说变得世故、冷漠甚至是厌世呢?一定程度上,答案是肯定的。不过齐美尔所说的是人际关系,而不是如今越来越重要的人机关系。观看者沉醉在短暂刺激的海洋中,越来越倾向于与手机打交道,倾向于借助手机追求随心所欲的欲望满足,在执掌乾坤的梦幻中丢失了“慢生活”的美好。

  如何能让我们的生活慢下来呢?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这一设想变得越来越难。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广泛和频繁,工作和生活的边界也越来越不清晰。承载信息、娱乐的移动互联网媒介让人们随时随地享受着技术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让他们每时每刻都承受着被资本和技术侵蚀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人们陶醉的娱乐是被平台诱导和操纵的娱乐。人们在使用各式各样App的时候不自觉地贡献着流量和数据,并且让数字平台知道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求,身心都无处可藏。反过来,如果人们慢下来了,App的活跃度就下降了,数据和商品交易的周期就延长了,广告商、供应商、服务商以及内容创作者的收益也就减少了,资本控制下的技术并不希望人们慢下来。

  如果观看者无法反抗这种结构性的压制,就只能附庸于资本和技术,盲目沉醉在短暂快感的假象之中吗?齐泽克认为最初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非知”基础上的,并提出新的公式,即“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依然坦然为之”。面对这种立场,传统的启蒙批判即改变人们“非知”的状态已经无能为力。观看者陶醉于短视频的娱乐之中,是否也是一种“明知故犯”呢?可能的解释是,面对工作的压力,面对社会流动的困难,面对“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的处境,一小部分观看者选择了接受,选择了享受短暂的快乐。

  我们需要反思是什么使得人们的欲望变得难以满足?在社会快速变迁、信息快速流动的社会加速潮流中,成功这件事也在加速,如个别网红“一夜暴富”。有些人在看到这些之后,自己的欲望也空前高涨,时间观念变得更加紧迫,从不能输在起跑线,到“一步慢步步慢”,难以坚定地找寻自己的方向和执着地不断耕耘。这些人越来越愿意看短视频,越来越想要快速的收获、快速的成功,这时,恰恰需要慢下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需要避免自己时常感慨:此非吾所长,亦非吾所愿;无长亦无愿,何苦自扰之。而是需要认真思考:何谓吾所长,何谓吾所愿?最终坚守本心:此愿吾所长,此愿吾所愿;得失谈笑间,唯有求索之。生活这件事,慢慢来比较好;成功这件事,慢慢来比较快。

  (作者系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华爱心基金会项目研究部助理)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