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更好地读懂当代中国共产党
2023年10月10日 09: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10日第2747期 作者:卫思谕

  当今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实践证明,中国发展是属于全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指引新时代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旗帜,而且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向国际社会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传播好新时代的中国声音,必须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工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让世界读懂当代中国 

  对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就要了解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思想和著作。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为代表的重要著作,鲜明地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成为众多国外政要和各界读者读懂中国共产党和新时代中国的首选读物,充分彰显了世界范围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进行系统整理的文献集,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自2014年公开出版至今,该书已出版了4卷,包含37个语种版本,先后在32个国家举办了39场线下与线上宣介推广活动,发行量覆盖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国拍摄的纪录片《习近平治国方略》等系列微视频,也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在海外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上播出,广受赞誉。

  据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媒体报道,德国前总理格哈德·施罗德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阐释了习近平主席和中国领导人的立场,能帮助人们理解中国政治。书中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以及一个开放、稳定和富裕的中国,符合欧洲利益。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认为,习近平主席规划了前所未有的宏大改革蓝图,旨在推进中国社会的革命性转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潜在对手国家结成伙伴关系、共建和平世界的新模式,为世界秩序的演变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原元表示,在许多海外知名人士看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阐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经验,也体现出中国领导人对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思考,对全球发展具有深刻意义。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首脑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龚云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如何发展的问题,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不仅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加强了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密切联系,而且更加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彰显出推进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进步的正义力量。

  讲好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统领者和开拓者。对世界而言,读懂今天的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共产党。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表示,中国共产党是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对外传播,讲好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更进一步说,加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海外传播,本质上就是从思想和价值层面对外阐释好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故事。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这为我国的对外传播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实践前提。在此基础上,我国持续推进大国外交,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以及“三大倡议”等重要理念,越来越赢得世界范围的认同。其中,“一带一路”是落实“三大倡议”的规划引领和先行探索,“三大倡议”则为“一带一路”提供新型动力和具体落实,两者协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我们党致力于现代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良性互动的中国理念与愿景,也为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新思路、新方案和新行动。

  面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国际上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加重,西方仍掌握着国际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泛滥,做好新时代党的对外传播工作也面临着新要求和新挑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并保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统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大任务。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应对了国际舆论场中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权的诸多挑战,必须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国际传播的能力和水平,创新传播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和塑造力,向世界展示新时代发展进程中我国真实、立体、全面的形象,特别是努力把故事背后的文化、理念、价值观更深入地融入国际制度中,注重从讲好中国故事到提升全球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传播。在根本上,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外传播,是增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实践任务。

  有效提升对外传播质量 

  在国家间认知世界的角度,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强的国际政治。一直以来,西方社会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点领域。针对这些国家之间存在国情与制度的群体性差异,需要抓好国际议题的事件导向设置、战略思维与视野的深入布局和传播平台建设的场景迁移等多维度实践安排,旨在以情感的沟通、理性的说服、价值的共鸣达到国际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国际舆论场中形成“最大公约数”,为中国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以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针对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在海外的传播过程已经体现出了明显不同。吴原元表示,当前欧美国家的学者更倾向于通过聚焦研究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来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就要统筹智库、专家和媒体各方力量,从学理化、系统化研究角度引导中国学者在国际学界发挥主导作用,提高中国学者的国际话语权,主动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塑造好党的国际形象。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形式较为不同,在内容上呈现出以和平与发展经验为核心的聚焦性传播,在渠道上表现为以自己传和别人传相结合的多样化传播,在受众上则以当地国家的政商学界人士为传播重点。总体上,对所有国家的对外传播工作都要以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坚持文化自信基础上的文明互鉴。

  吴原元发现,当前各国间政治互信和双边协议直接影响着传播基础,机制创新和积极因素动员直接影响着传播动能,话语竞争和分众传播则直接影响着传播实效。因此,面向未来,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和传媒界需要共同研究深化合作,通过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著作的海外传播平台,围绕海外受众开展分层传播和分众传播,提升对外话语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此过程中要学会消除疑虑,化解制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著作传播的各种障碍因素,对宣传话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能够被世界所理解和接受的话语体系。

  韩强也认为,我国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话语体系转换的问题,将我们自己耳熟能详的概念转换成其他国家人民也能理解和认同的概念。同时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海外当地的学者或媒体往往更有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影响海外专业人士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国际社会所认知、理解和认同。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