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智能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4年01月08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8日第2810期 作者:记者张译心

  本报讯 (记者张译心)2023年12月29日,清华大学举行第三届“智能与科学传播全球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面向未来的智能与科学传播:人工智能与社会责任”,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及社会领域的影响,助益技术与人文交融互动。

  智能与科学传播是当今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前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人工智能的快速变革不仅影响了传播方式和场景,更深入到话语和观念的生产过程中,触及了新闻传播研究的核心问题,将相关研究推向新高度。他期待未来能实现传播领域知识生态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传播持续发展。清华大学智媒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凤表示,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新兴技术与人类关系、人工智能与社会责任的相关讨论成为众多学科研讨的焦点。

  与会专家就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张迪调查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人工智能对工作效率和学习有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人工智能对就业机会和个人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道德伦理和技术普及率都会影响公众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王赞更关注算法问题。他认为,信息推荐系统包括召回和排序两个阶段,这样的推荐模式可能会引发公平性问题,影响社会资源分配和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而提升信息推荐系统公平性的方法包括数据增强、强化学习和重排策略等。他表示,基于采样的信息推荐系统的公平性测试方式更为高效,有助于提高后续搜索效率,提升后续信息推荐模型的公平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沈阳认为,在哲学层面,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类不同方向的镜像进化论和认识论,还能在审美上引发更多体验。在应用方面,人工智能是人类认识的多次压缩结果,有鉴于此,概率模型的存在可能导致人工智能幻觉。沈阳建议,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消除这种幻觉,开拓全新的研究领域,比如可进行梦境还原,与潜意识分析相结合开展研究。

  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全球传媒学刊》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