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推进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发展
2024年03月13日 10: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3日第2851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雅静 朱羿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以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自2021年7月12日成立以来,整合研究力量,建设跨学科、交叉型、多元化创新的研究平台,为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提供智力支持。

  挖掘黄河文化基因

  黄河文化基因深嵌在文明遗址、农耕文化、民族文化、文学艺术、建筑文化、民间文化等相互交织中,总体上呈现为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网状结构。研究院据此着力开展广泛研究。

  2022年8月,研究院承办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把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做好黄河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把甘肃打造成黄河文化研究的高地;要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统筹实施一批基础性工程和重大标志性工程;要让黄河文化成为打造“一带一路”开放枢纽、讲好如意甘肃故事的重要资源。

  2023年8月研究院举办的全国性黄河文化传承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为“十五”到“十四五”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地域涵盖整个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等,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甘肃地区的秦安大地湾殿堂式建筑和庆阳南佐遗址成为中国较早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佐证,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成为中原地区早期文明与中亚文明沟通的重要媒介。这充分说明,甘肃地区的史前文化面貌和文明化进程具有自身特色,在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探讨黄河文化精神内涵

  黄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需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同根同源的家国认同、兼收并蓄的开放姿态。2023年以来,研究院专家团队在高水平学术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代表性学术论文有《清华大学学报》发表的《从“边塞”到“上游”:近代兰州黄河景观主题的演化——兼论中国景观史研究的一个方法问题》、《民族文学研究》发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期以来多民族文学的黄河书写》以及《青海社会科学》发表的《启蒙、救灾、救亡、新生的多重变奏——现代黄河诗歌的嬗变特征与文学文化价值研究》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岚嘉发表《黄河文化的历史演进与时空结构》《促进文旅资源转化,加快文旅强省建设》,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发表《“丝路黄河”的文化汇通意义》《国家文化公园赋能和美乡村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文化五度”和合》,文章被众多主流平台转发。

  梳理黄河文化历史演变脉络,挖掘黄河文化的资源特色和文化价值,开展黄河文化编撰系统工程,推出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成为研究院近年来追求的目标。研究院联合中国艺术研究院制作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短视频15个,在“学习强国”“中国文旅”“中国网”等平台发布后,累计点击量总计超过千万次。研究院已完成5部关于黄河文化研究的书稿,分别为《大河文明视域下的中国乡创美学》《河陇地区石窟寺文化遗产价值研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论集》《黄河文化研究论集》《黄河文化形成发展中的交融与共生》等,目前正待出版。另外,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立项了14个研究项目,《国际传播视域下“讲好黄河文化故事”研究》《甘肃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强省会”战略研究》《甘肃黄河渡口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黄河文化与丝路文化交融研究》《基于多源数据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蓝绿基础设施规划研究》等,旨在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切入黄河文化研究,为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建好用好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提供学术研究成果。

  发挥黄河文化智库作用

  近年来,研究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谋划项目研究和决策咨询报告。

  研究院充分发挥部校共建的优势,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咨询高地,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的学术研究高地。2021年1月至今,研究院组织编制的《甘肃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甘肃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已由甘肃省相关部门印发。彭岚嘉牵头组织兰州大学5个学院的多学科专家,完成了甘肃省黄河文化资源遗存及开发状况调研,作为成果的咨询报告《黄河文化演进与传承保护弘扬研究》,提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并被采纳。研究院成立以来,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甘肃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业态选择》《关于将甘肃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的建议》等众多成果,被省级以上领导批示或在相关决策参考中被采用。

  今后,研究院将聚焦智库建设、文明探源、学术出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抓好黄河流域文化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院将着力研究大河变迁与国家命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演变等重大主题,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促进黄河流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交流,加速推进黄河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