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政治学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2024年06月04日 16: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6月4日第2905期 作者:陈雅静

  6月1日,“‘第二个结合’视野下的历史政治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立足“第二个结合”,推进对中国传统的历史政治学研究,总结古今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理论、方法和知识体系,是政治学人的新使命。

  为建构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体现了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王续添认为,“第二个结合”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为政治学研究如何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为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黄振华提出,“家和”是传统中国家户发展的理想形态,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尤其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在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应当高度重视家户治理的内在价值,并从理念、功能、文化、制度等不同维度推动家户共同体建设,从而实现传统“家和”理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历史根脉。

  “共同体”概念自提出以来,在现代社会科学中广泛使用。这一概念反映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及变化,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也多有涉及。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徐勇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治理与共同体关联起来,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发展,也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姚中秋从政治哲学视角提出,中华传统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契于“厚生主义国家”理念,即以民本、富民厚生为核心理念。中国源远流长的“厚生”传统在中华文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镜鉴。”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孔新峰提出,民族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民族兴衰、人心聚散、国家兴亡。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有利于把握历史规律、锚定历史方位,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导航图,有利于传承历史火炬、掌握历史罗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加快政治学研究范式创新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探索理论和制度创新提供了动力。与会学者表示,通过“第二个结合”,可以更好地论述当代中国政治实践的历史逻辑,寻找实践模式的价值基础,也能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汲取智慧,超越西方理论的局限,探索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推动政治学研究范式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认为,历史政治学和田野政治学有很多共识,田野政治学通过当下发现过去的历史,历史政治学则是通过过去的历史发现当下。“第二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政治学发展的重大契机。历史政治学还原了各自历史属性下的政治传统,发现了社会史中的因变量政治和政治史中的自变量政治。因变量—自变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完全不一样。因此,历史政治学是实现“第二个结合”的重要工具,可以回答民主集中制与大一统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天下观的关系等重大现实与理论议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陈军亚认为,田野政治学和历史政治学是近年来政治学的两种新范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不约而同地走向历史深处,以历史为根基,彰显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体性。在当下回向历史,同时通过回向历史更好理解当下,是田野政治学的路径探索和方法自觉。

  “历史政治学的提出和发展为中国发展自主的政治学知识和学科体系指出了一条前景可期的道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澄海讲席教授吕杰认为,在结合历史视野及路径深化政治学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历史政治学也从方法学层面对既有主流实证研究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更有效地推动历史政治学发展,研究者需跳脱既有主流实证研究方法的束缚,认真对待深嵌历史视野中的时间性问题,在建模和数据分析中纳入对时间维度边界条件和过程性因果的分析,通过提升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的匹配度,真正实现在历史的视野下拓展政治学研究、提炼政治学理论。

  与会学者表示,“第二个结合”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政治学研究者需要深入学习领会“第二个结合”的丰富内涵,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实践担当,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发展21世纪中国政治学、构建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历史政治学研究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