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多维实践逻辑
2024年07月11日 11:2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7月11日第2931期 作者:李永杰

  7月8日,“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讨会在广东省委党校举行。来自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数十位专家聚焦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研究前沿,助力高质量发展。

  切实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格局

  生产力发展决定着国家兴衰,而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强推动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赵振华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作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拥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这些产业,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线上发言提出,应构建生产要素之间高度协同耦合的新型生产关系。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就要打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创造不同企业能够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形成有效合作的创新生态。通过完善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人才培养使用流动机制、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市场公平竞争,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劳动、知识、技术、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系统梳理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历史脉络。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新动能,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

  暨南大学副校长顾乃华认为,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表示,尤其是不能割裂高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联系,要意识到传统产业是新动能培育的重要来源。将高端产业与传统产业割裂与对立,正是不少城市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的根源。“高精尖”项目需要产业基础、市场环境、上下游配套,高端产业只有与中低端产业结合,才能形成全面且完善的综合性产业链和供应链。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之一就是劳动对象由传统自然资源向更高级的资源形态转变。”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胡霞表示,伴随科技创新的推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加速发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数据等新型劳动对象在各行各业中广泛渗透,只有数据被有效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和处理,才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效能。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贺东航聚焦如何促进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他认为,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应用;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会议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