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本报记者 王广禄/摄
本报讯 (记者王广禄)7月29日,《回到马克思(第二卷)》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该书作者、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张异宾表示,该著作的研究在文献上得益于南京大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研究团队选译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四部分的笔记内容,完整展现了马克思的学习与思考过程,这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是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并没有跳过劳动异化概念,而是继承了南京大学孙伯鍨先生开创的“两次转变”“两条逻辑”的原创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深化和拓展。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提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深度研究和阐述了马克思博大精深的思想、深度回应和探索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大问题、深度参与和推进了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能够更好地“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南湜认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是“发现‘马克思的第三个伟大发现’”的重要著作,沿着孙伯鍨先生的“双重逻辑”说前进并对此有了重大推进,展示出了马克思思想阐释的“第三种逻辑”。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丰子义看来,《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包含许多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并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有独到且深刻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杨耕认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直面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遇到的思想挑战,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主题和焦点,明确提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是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中“隐而不显”的第三个伟大发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境界。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吴晓明认为,“回到马克思”是一代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的感受、共同的思路。对于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回到马克思”依然是一个最基本的任务。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平提出,《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在研究范式上有三个方面的创新:开创了文本文献学研究的中国基地、真正回到经济学语境重新思考马克思的原创思想、开创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可能空间。
会议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南京大学哲学学院主办。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