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文学期刊
2024年09月04日 10: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9月4日第2970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

  当前,文学期刊发展面临自主议题设置能力不足、开拓意识不强、期刊交流沟通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的挑战。在8月25日于陕西西安举行的“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构暨第八届学术期刊文学·语言学编辑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丁国旗提出,新时代文学期刊发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做好意识形态严格把关基础上为本学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注重引领本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发展,做好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宣传,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同时保持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双向视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威呐喊。来自全国文学语言学学术期刊的代表和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新形势下文学语言学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探讨如何在交叉融合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经典。

  做实基础性的文学理论研究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清提出,“为情造文”就是好文章,“为文造情”就是伪文学,文学研究要紧扣文本、立足现实,保持理论耐心,做实既具前沿性又具基础性的文学理论问题研究。

  处理好研究和编辑的关系,是构建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的内在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光炜认为,研究和编辑内含一定的张力。为此,学术期刊编辑也应加强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以此把握学界前沿领域、了解学者研究之甘苦。同时,要坚持学术观点至上,不唯学者名气,不迷信新材料。

  构建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离不开相关概念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代室主任赵稀方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学”新概念,以此兼容少数民族文学与海外华人文学。

  构建文学·语言学学者—编辑共同体,是推进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题中之义。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章黄学术思想理论研究所所长冯胜利表示,学理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学理之根基在原理,原理之根基在理必。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是“引航”,必须要有新的知识和思想创造。

  关注人文领域的知识创新

  现有语言学知识分类体系的规训路径主要是教育制度、图书分类、项目管理、概论教材和学术期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范铸提出,中国语言学要真正打开对于语言学的想象,不断创造出新的理论范式,就需要跳出现有语言学知识分类体系规训路径的“格式化”,重新思考“何为语言”,进而提出对“语言”的各种不同假设。

  知识体系的建构及其理论形态同人类社会生产、自然环境、心理行为等各种因素息息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的思维方式。文明的发展同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转换几乎是同步的。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呈现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认知经验系统,传播中国思想和文化,中国古代骈文是中国文学语言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资源。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吕双伟认为,骈文是体现中国文学重视民族文化和审美特色的中国古代文体,最大程度发扬了中国古代重文饰和重审美的传统,在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借鉴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文明成果,实现综合创新。

  新文科建设是深化文学研究的重要语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王伟提出,要坚持在交叉融合中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经典,在中外融合中寻找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角度,积极尝试数字人文的知识创新方向,不断扩展古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和边界,积极构建“大文本观”“大文学观”“大文化观”和“大文明观”。

  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期刊社等单位承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