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县行
2020年11月20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0日第2052期 作者:赵世超

  北宋仁宗年间的一天,有兄弟二人侍奉着母亲奔波在川陕古道上,父亲刚刚病殁于涪州任所,他们计划将灵柩护送回故乡开封。但走到眉县的横渠,却改变了主意,就地安葬了逝者,并在此定居下来,将自己变成了横渠人。这兄弟俩就是张载和张戬。张载38岁中进士,三历外任,51岁辞官返里,主持横渠书院,创立关学学派,被称为“横渠先生”。从此,他便和横渠融为一体,再也分不开了。当年是什么原因促使张氏兄弟下决心留在横渠,始终是我心中的未解之谜。很想去实地考察,竟一直不曾找到机会。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根据中组部的规划,北京大学选调毕业生支援陕西。学弟陈昌煦以优秀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身份被任命为眉县副县长,履新两年,分管诸事已皆有端绪,乃于忙中抽暇,邀请北京大学西安校友会组团到眉县参观。我作为一名老年校友随行,得以躬逢其盛。

  我们一大早就出发了。适值一场夜雨过后,蓝天、绿树、房舍、道路都被洗得干干净净,愈发显得风和日丽。湿漉漉的空气,沁人心脾。极目远眺,只见南山如黛,层峦叠嶂,云蒸霞蔚,真是美不胜收。一边观景一边走,丝毫不觉得累,转眼之间,眉县到了。眉县南北38公里,东西35公里,近似正方形,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基本跑遍全境。在领略了它的形胜之后,对张载当年为什么要卜居于此,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地理学界多数学者都主张黄土高原风成说。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挡住了西南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不仅使中国中西部的气候变成了干旱半干旱气候,更使近地的季节风变得极为强劲。蒙新高原上能吹走的物质都被裹挟起来向东南吹送,最终使当地只剩下了吹不动的石头,被称为石漠或戈壁。在风力转运的过程中,颗粒和比重较大的部分较早落下,形成了沙漠,只有黄土继续飘移,直到遇见秦岭这座天然屏障,才飘不过去了。眉县地处秦岭北麓,它的土壤正是由一批吹得最远的黄土所构成。

  吹得远的原因无非两个。一是细,所以我们总说关中黄土团粒结构细微,易于垦耕;二是轻,土里含有很多腐殖质成分,土壤本身具备自我加肥能力。如此优良的土质在农业社会里是十分难得的。而横渠还有另外一些条件值得称道。作为黄河最大支流的渭河滚滚东去,横贯眉县全境。北岸有马家、常兴,南岸有槐芽、横渠,再加上城关和齐镇,这些眉县的名镇实际上都处在渭河的河谷里,而更北边凸起的旱原却已属于扶风了。近水的低地在典籍里被称作隰,不仅平坦、肥沃,而且耐旱,自古即为农人所喜耕,《诗经》中便有“畇畇原隰,曾孙田之”之句。如果说,关中盆地是陕西的“白菜心”,那么,地处渭河中段的眉县就是关中的“白菜心”。张载当年一眼就看中了“白菜心”里的横渠镇,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让张载爱上横渠的,除了自然环境,应该还有社会环境。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关中人“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意思是说,这里土层深厚,百姓皆勉力于农,绝不肯轻涉奸邪之事。横渠一带所流行的应该就是此种风尚。自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剧烈动荡,政权随军事实力的消长而更迭,迫使赵宋王朝不得不改弦易张,确立偃武修文、“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基本国策,从而促成了“庆历之际,学统四起”的新气象。有志于在由乱入治的潮流中,以所学重塑民族精神的张载,决定在富裕、安定、淳朴的横渠定居,并把这里当作创立和传播关学的基地,可算是一个十分恰当的选择。

  张载是在“访诸释老”以后,认定宗教不足以抚慰和修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心灵,才转而“求诸六经”的。故张载之学便“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学《易》可以应时知变;学《中庸》能使言行合宜适度,防止肆无忌惮;而学孔孟之法,则能尊礼贵德,乐天知命。在儒家思想中,德的核心是仁,仁的要义是爱人,礼则为德的物化表现形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规范。所以,他著《西铭》时便提出,要“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幼所以幼其幼”,对“疲癃残疾,惸独鳏寡”者,皆应“于时保之,子之翼之”。

  推而广之,张载认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世人皆为我同胞,万物俱为我朋友。既然如此,人就应该既爱同类,也爱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这种将爱人与爱物相统一的“民胞物与”思想,不仅蕴含着社会伦理,而且也蕴含着自然伦理。据我看,张载是想以大爱为出发点,树立新的道德观和世界观,以彻底涤除唐末五代所盛行的好勇斗狠风气。

  张载学术的特征是“敦本善俗”“学古力行”。简单说来,就是提倡孔孟之法,确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文治社会,避免再出现像唐末五代那样的“武化政治”;在推行的办法上,不单是用讲学和读经让弟子变化气质,学做圣人,更要通过实践使百姓知礼成性,化礼成俗。他在做云岩令时,每月初,都要“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并趁机“问民疾苦”。

  孟子讲过,“民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于是,张载晚年辞官归里后,就在家乡规划井田,区分宅里,制定婚丧嫁娶之制,兴办学校。他显然是要把横渠打造成一块让劳动者既有恒产又有恒心的活样板。可惜,他只活到57岁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学生吕大钧继承其遗志,在蓝田推行《吕氏乡约》,号召人们“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影响所及,关中风气为之丕变。张载所创立的关学也因崇尚力行、能见实效而被世人推重,后来发展成为濂、洛、关、闽理学四大流派之一。

  斗转星移,自宋代到今天,时间过去了约千年,我们进入了21世纪。从参观中大家发现,眉县早已今非昔比。这里成立了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常兴纺织工业园。在南部山区,以秦岭主峰和汤峪河为中心,打造出了5A级太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农作物生产则由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为主,转向种植猕猴桃、红提、葡萄、草莓和大樱桃。境内不仅“三季有花,四季有果”,而且建有国家级大型猕猴桃批发市场。在齐峰果业的车间里,我看着从法国进口的生产线自动地对水果进行分检、擦拭、包装,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送往世界各地,内心不由得感慨万千。眉县人在迈向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找到了新的拥有恒产的方式,这是北宋的张载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据县领导介绍,工业、商业、旅游业的收入及猕猴桃这个“金蛋蛋”,已使眉县人的钱包鼓了起来,不仅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汽车也开进了千家万户。既已“富之”,如何“教之”?能否通过弘扬张载开创的关学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是眉县的同志希望同北大校友讨论的中心话题。在座谈会上,我说:“一定的道德都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有什么样的历史环境,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因此,对在农业社会里产生的关学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但对它的合理内核和科学成分却应该抽象继承,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主要强调了张载“民胞物与”的大爱精神和以爱为基础建立文治社会的崇高理想。

  以我之浅见,“横渠四句”中的“为天地立心”,就是要用爱心代替仇恨;“为生民立命”,就是要“富之”“教之”,让百姓“有恒产”“有恒心”;“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恢复被长期战乱打断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万世开太平”,就是要让人民永离相互残杀和权力斗争的苦海,过上和谐安定的生活。如果没有以人类为同胞、以万物为朋友的深爱和一颗诚明之心,这四句话是绝对想不出来的。所以我要说,关学伟大,因为关学有爱;张载伟大,因为他把爱人类、爱自然视为最高的道德。

  夕阳西下,漫天的彩霞送别我们归去。沿渭河滩修建的十里画廊上杨柳依依,蒹葭苍苍;两岸护坡的植被翠绿与鹅黄、淡紫相间,组成错落有致的图案;江心洲上有群鸟低翔,亭子角下有渔者垂钓。路过明镜般的平阳湖,可以望见泛舟人幸福的身影,听得到从平阳阁那边飘来的秦腔和丝竹之声,道路两边更是百花盛开,姹紫嫣红。我倚着车窗,一边体味着眉县的富足与安宁,一边默祝这里明天更美好。猛抬头,发现车子已驶回了西安地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