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美德
2021年02月05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2月5日第2106期 作者:张吉明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知恩图报的典故不胜枚举,生当衔环、死为结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表现了知恩、感恩、报恩的美德。

  春节是集中体现知恩、感恩、报恩的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民俗专家认为,春节是中国古代天文、气候、农事以及民间信仰等多种元素相结合的产物,人们在岁末年初把一年的收获奉献于祖先灵前或神明祭坛时,是对大自然和祖先的一次集中感恩答谢。因此,春节可以说是中国的“感恩节”。

  也有专家说,春节期间的每一天、每一项民俗活动,无不体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恩理念。比如,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代表了七种生物的生日,而把人的生日放置在其他动物之后,本身就表达了先民们感谢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怀。再如,“祭灶神”是对灶火烧食之功的感念,“祭土地神”是对大地母亲繁衍万物的回报。此外,春节期间还要祭祀各种神明以表达人类对自然、生物、气象、时令、季节、图腾等的感恩崇敬之意。

  中国人对自己祖先的祭奠也相当隆重。在旧时农村,春节期间每家每户都在堂屋正中间设置历代宗亲的神位,一直供奉到正月十五。这是后辈对祖先功德与养育之恩所表达的骄傲与感激之情。

  人要懂得知恩、报恩。虽然不必总把感谢挂在嘴上,但对于受助者来说必须懂得感恩,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人与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氛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最终达到整个社会人人都愿意扶危济困,为别人排忧解难,乐于施恩于人,而受恩者又知情达理,知恩必报。这不但是对施恩者崇高品德的真诚肯定和认可,也是对其善心、善举的鼓励和褒奖,更是对其继续施恩的极大鼓舞和持久动力。施恩者在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愉悦感和幸福感,也更愿意向社会、向他人施恩,从而形成施恩—报恩—更心甘情愿地广泛施恩、继续见义勇为的良性循环,进而使社会更加和谐融洽。从这个意义上讲,知恩必报是受恩者有良知、有良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诚然,施恩助人者的出发点绝不是为了得到受恩者的回报,但他需要受恩者知情知义。试想,如果遇到像寓言故事中那种忘恩负义、不思感念东郭先生救命之恩,却还想吃了东郭先生的中山狼和不知感谢农夫救命之恩,被农夫的体温温暖苏醒后,便把农夫咬死、恩将仇报的毒蛇那样,那谁还敢再去施恩助人呢?

  感恩是一份美好的感情,是一种正确的生存态度,是一种圣洁的精神境界,是一种高尚的处世情怀,是一种科学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相互关系准则,是对养育人类生存的万事万物的感念之情,是一种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民族谋复兴,建树了丰功伟绩,作出了卓越贡献。为此,我们要感恩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君不见,感恩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当下屡屡见诸报端的“最美妈妈”“最美老师”“最美司机”“最美农妇”,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唱响的一曲曲感恩之歌。让我们永怀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为美好的生活创造社会和谐的旖旎风光吧!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