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画作的存诗功能
2023年04月28日 04: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28日第2641期 作者:陈倩

  梅清(1623—1697),原名士羲,安徽宣城人,是明末清初重要的诗画家。现存的梅清诗集是康熙年间整理刻印的本子,包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天延阁删后诗》十五卷、《天延阁后集》十三卷、《敬亭倡和集》一卷、《敬亭唱和诗》一卷、《天延阁联句唱和诗》一卷、《天延阁赠言集》四卷,以及国家图书馆藏《瞿山诗略》三十三卷。
  其中,唱和诗集和赠言集是梅清与友人的唱和赠答之作,梅清个人所作的诗歌主要收录在《天延阁删后诗》《天延阁后集》《瞿山诗略》中,可分为“天本”和“瞿本”两个系统。“瞿本”是“天本”的删改本,其存诗数量远低于“天本”。在编次上,“瞿本”的前28卷和“天本”前28卷基本对应,但在具体内容上存在较多文字改动,可以看出梅清喜好润饰诗歌的特点。同时,作为文人画家,梅清还常在画面题诗,画作成为他另一种特殊的诗歌文本载体。这也拓宽了梅清诗歌的传播路径,发挥了画作的存诗功用。
  梅清画作的存诗功能首先是丰富了诗歌版本。他那些同时见于存世诗集的画面题诗,多显露出与存世诗集不同的文字面貌,从而丰富了诗歌的版本。以组诗《徐太史憺园四首》为例,同时见于《憺园图》(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天延阁后集》卷二《徐太史憺园四首》、《瞿山诗略》卷十七《徐太史憺园二首》中。该组诗是宴集诗,可推知应是梅清先在宴会中题于《憺园图》上,后整理至《天延阁后集》中,晚年又重新编修入《瞿山诗略》。
  通过比对文字,可发现该组诗从《憺园图》进入《天延阁后集》中时,四首诗均有改动,其一、其四变动较大,均有两到三句诗文发生改动,其二、其三均只改动一字。而从《天延阁后集》进入《瞿山诗略》时,其一、其四均遭删弃,仅存其二、其三,且文字未再发生变动。从组诗的角度来看,此组诗共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文字面貌,但就每首诗而言,仅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文字版本。
  梅清喜欢在多件画作中对同一首诗进行反复题写,其题诗过程亦常伴随改诗行为,使得诗歌的文字面貌更加复杂。以“十年幽梦系轩辕”一诗为例,此诗同时见于《天延阁后集》卷五《黄山二首》、《瞿山诗略》卷二十《黄山二首和壁间韵》,以及《黄山图》四屏(香港至乐楼藏)、《黄山天都峰图》(故宫博物院藏,图见《清画全集》卷13,册2,图48)、《天都峰图》(刘海粟美术馆藏,图见《清画全集》卷13,册3,图58)、《黄山图》八开(故宫博物院藏,图见《清画全集》卷13,册1,图17)四件画作中。根据《天延阁后集》卷五的卷名《戊午诗略》,可知此诗应初创于梅清首登黄山后,即1678年。而四件画作中仅《黄山图》八开已知纪年,据此画册其他画页的题款可知,此册应作于庚午(1690)初夏,时间远远晚于“天本”《黄山二首》的创作时间。
  “天本”《黄山二首》与《黄山图》四屏、《黄山天都峰图》《天都峰图》三件画作的诗歌文字一致,均为:“十年幽梦系轩辕,身历层岩始识尊。天上云都供吐纳,江南山尽列儿孙。峰抽千仞全无土,路入重霄独有猿。谁道丹台灵火息,硃砂泉水至今温。”可知这三件画作的创作时间应较为接近“天本”《黄山二首》,故文字尚未发生变动。
  而作于1690年的《黄山图》八开中,此诗文字共发生3处变动,且集中在中间两句上。第二句“天上云都供吐纳”的“天上”被改为“海上”,“江南山尽列儿孙”的“江南”被改为“天南”。第三句“峰抽千仞全无土”的“全无土”被改为“皆成笋”。1693年,梅清重新编修《瞿山诗略》,此两句文字再次发生变动。第二句恢复了早年“天本”的文字样貌,“海上”被改回“天上”,“天南”被改回“江南”。第三句中“皆成笋”的改动被保留,此外又新增2处变动,“峰抽千仞”被改为“石抽千仞”,“路入重霄”被改为“路入中峰”。
  总体而言,不仅“瞿本”与“天本”文字不同,“瞿本”与“天本”之外更新增了一种题在画上的文字版本(即《黄山图》八开),总计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诗歌面貌。这充分体现了梅清画作对保存诗歌文字版本的重要性。一方面,一诗多画的题画习惯为梅清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画本载体,拓宽了其诗歌文本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喜好润饰诗歌的文人特性使梅清诗作在题画过程中亦可能发生文字变动,产生新的文字版本。
  从梅清画作和诗集文字的比对中,我们可清晰感知梅清对同一首诗文字的润饰过程。如《瞿山诗略》卷二十《莲花峰》:“仙根谁手种?大地此开花。直饮半天露,齐擎五色霞。人从香国转,路借玉房遮。莲子何年结?沧溟待泛楂。”此诗运用化实为虚的手法,将莲花峰比喻成仙人所种植的青莲,并试图想象莲子结成后在云海中泛舟采撷的景象,充满奇幻色彩。此诗还被题写于多幅《莲花峰图》上,且画幅多对实景莲花峰进行变形处理,将山体抽象为扎根云海、向天开放的青莲形态。此诗亦见于梅清早年诗集《天延阁后集》卷五,在“天本”中,“香国”原作“香瓣”,而画作中皆使用晚年“瞿本”中的“香国”一词。从“香瓣”到“香国”的转变,其实暗含了梅清在作画时致力于将实景莲花峰打造成虚幻仙境国度的意图,“香国”也更加切合画幅所表现的整体画境。
  梅清画作的存诗功能还体现在对梅清散佚诗歌的留存方面,这部分作品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虽然梅清的存世诗集已对其诗歌进行了系统完整的收录,但鉴于梅清的大幅删诗行为及个人精力有限,还有部分诗歌未能在诗集中留存。梅清曾自言:“余家居读书无专所,一天延阁,一丛桂居,一宛东草堂,一卧室,内各有几席,各置笔砚,遇应酬笔墨辄随处为之……每草稿,必以奏本残柬,任长短作书,书罢,遂遗去。案头书卷,狼藉纵横,虽不耐整理……以故数年诗稿,搜之十不得五,大半夹杂于书卷之中,亦半沦毁于痴儿弱女、蠢婢蛮童之手。”(《瞿山诗略》卷15)便自述了其诗歌保存散乱、多有遗失的情况。
  经笔者粗略估算,在梅清传世画作中至少可以发现80余首不见于其诗集的佚诗。甚至部分未见于梅清诗集、仅出现于画作的题诗,亦由于一诗多题而产生了多个文字版本。如“高风千载忆倪迂”一诗,见于《山水图》十二开、《仿倪瓒笔意山水》《江山一林》三件画作中,且文字差异较大。《山水图》十二开作:“高风千载忆倪迂,笔底尘氛半点无。天末飞帆劳远望,诗怀常抱一亭孤。”(上海博物馆藏1695年《山水图》十二开,图见《清画全集》卷13,册2,图35)《仿倪瓒笔意山水》作:“高风千古想倪迂,眼底尘氛半点无。漠漠疏林天共远,望中只有一亭孤。”(张允中旧藏,图见纽约苏富比2014年9月拍卖会,中国古代书画,LOT0711)《江山一林》作:“高风绝世数倪迂,笔底尘氛半点无。多少江山都扫尽,一林疏叶草亭孤。”(朵云轩藏,图见朵云轩1999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古代字画,LOT0779)总计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文字版本。
  总之,梅清的画作对其诗歌有重要的留存作用。对同时见于梅清存世诗集和画作的诗歌而言,这些画作丰富了梅清诗歌的文字面貌;对不见于梅清存世诗集的画面题诗而言,这些画作具有收集梅清散佚诗歌的重要价值。实际上,清初像梅清这样诗画兼工型的文人还有很多,探讨梅清的诗画互补情况有利于还原这类群体复杂的创作实践。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