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2020年12月23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3日总第2075期 作者:王秀丽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本质上讲是由市场参与主体通过交易手段进行资本要素配置。为了实现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效与挑战并存

  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融资约束有所放宽。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商业银行体系,企业的融资约束门槛是提供可供抵押的资产。随后,部分国有企业开始发行企业债,放松了抵押贷款的约束,但是依旧属于债务融资。90年代开始,股票市场的建立,为企业改善融资结构、降低债务负担提供了条件,股权融资成为企业债务融资的重要手段,但股票上市的要求较高。21世纪以来,随着创业板、科创板等的推出,公司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股权融资的模式筹集发展资金。尤其是近十年来,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进一步放松了对成长性企业融资约束。

  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为企业改善融资结构奠定基础。我国股票总市值从1990年的23.82亿元扩大至2019年的65.81万亿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资本市场。全国债券市场存量债券余额从1990年的不足千亿元规模扩大至2019年的97.10万亿元规模。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重塑了资本市场融资格局,改变了企业严重依赖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局面,使得企业拥有了在市场上获取资本要素的手段和途径,从而为企业改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奠定了基础。

  股票市场注册制稳步推进使得企业股票发行门槛进一步降低,为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国股票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审批制、核准制,目前向注册制方向改革。审批制和核准制下企业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权利受严格限制,而注册制下政府的职责集中在监管侧,企业股票发行更多取决于市场供求情况,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进一步提高。并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基本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证券市场法律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为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法律保障。

  但是,当前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仍面临很多问题,制约了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比如,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占比低,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偏低,企业债务负担过重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因此,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应当成为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题中之义。与此同时,股票市场大而不强、体制机制灵活度不足、债券市场分割现状依旧存在,企业面临不公平的发债约束等问题急需解决。不仅如此,国内外资本市场差距较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金融体系有待完善。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金融市场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深化改革的着力点

  随着资本要素交易平台的完善和金融人才的积累,改革开放初期企业融资面临的环境约束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进一步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化的融资环境,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仍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意味着银行业依赖存贷款利率差作为主要盈利点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寻找盈利点,银行业需要不断探索业务边界,努力满足市场对金融业务的需求,而这成为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推手。数据显示,银行参与配置市场上接近70%的资本,打破银行业原有的资本配置模式是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关键一环。尤其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有着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区域金融试验区的建立,为金融开放和金融市场化开拓了区域和路径。其中的负面清单管理,尤为引人注目,为未来金融市场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及时总结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积累必要的经验。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科技金融的力量,拓展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深度和广度,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二是探索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政策。经验表明,国民收入高而资本市场封闭容易导致资本市场泡沫,如果同时伴随着虚拟经济利润增长快于实体经济利润,资金持续向资本市场流动而实体经济渐渐疲软,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将更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2019年底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逐渐向高收入国家人均收入水平靠拢。同时,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式改革和开放的举措,我国股市长期稳中向好,并未形成畸高和持续的泡沫。虽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渠道逐渐多元化,开放规模逐年扩大,但国民收入持续增长使得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需求更加迫切。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资本开放研究力度,总结国外资本市场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开放政策试点的成效和动向,力求向更高水平开放的资本市场平稳转型,逐步成为全球金融配置中心之一。

  三是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股票退市机制。首先是改进股票市场基础制度。一是全面推进股票市场发行制度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二是完善市场询价制度的新股发行定价制度;三是继续完善股票发行方式,完善对一般投资者上网发行和对法人配售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四是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其次是完善股票交易制度。一是优化退市指标体系,二是改善退市企业融资环境,并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四是以标准统一促债券市场改革。债券市场分割问题错综复杂,涉及诸多方面。为此,需要从立法层面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信息披露、交易、违规违法处理等标准,带动信用评价体系的逐步统一,最终形成渐趋一致的收益率曲线,提高债券市场配置资本要素的效率。推动债券市场一体化建设,需要探索公司债、企业债等信用债统一的评价体系,深化债券监管机构改革。

  五是探索混业经营的实现可能和有效路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的金融分业经营格局,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金融各个子行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比如,银行业网点资金来源渠道多,有助于解决绝大多数企业的资金需求,券商投资布局使得标准化产品有优势,而基金行业更有利于服务成长期企业。但这种分业监管模式也不利于资金需求和供给双方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和投资信息,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有效配置效率。近年来,资产管理行业逐渐成为各个金融子行业竞相发展的业务,由此出现混业经营,为未来混业经营发展和混业监管提供了现实基础。以此为契机,探索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的可行性方案,深入挖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企业的潜能,为进一步优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了依据。在此过程中,还要逐步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当前国内国际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党中央适时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改革,尤其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