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2022年04月20日 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0日总第2391期 作者:汪金峰 赛娜 康契瀛

  战略性矿产资源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家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战略性矿产资源供需出现区域性不协调,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显得极为紧迫。

  矿产资源安全保障面临挑战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助推战略性矿产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一些用量较小的战略性矿产(如稀土、钴、锂等)需求快速增长。在全球局势变幻和部分资源富裕国频繁调整矿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战略性矿产资源区域供应风险可能会持续上升,安全保障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新增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滞后于储量消耗增长。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短期内通过勘查来增加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面临着瓶颈。一方面,矿产资源勘查对科技要求提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勘查技术创新驱动不够,深部资源勘查能力有限,特别是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的滞后,导致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新增缓慢。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对战略性矿产资源依附度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影响,矿产资源消费呈明显递增趋势,导致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增长滞后于需求量的增长,资源透支严重。

  二是战略性矿产品的生产供应滞后实际消费增长。经济快速发展驱动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但战略性矿产品国内生产供应增长一直跟不上实际消费增长的速度,对外进口量依存度明显,影响国家发展安全。一方面,关键性技术壁垒加大了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难度。我国科技在某些方面落后并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技术在战略性矿产品生产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导致战略性矿产品内部生产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能源外交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战略性矿产品供应风险。战略性矿产品在国际交易中受到发达国家的严控,我国战略性矿产品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不足,国外进口受制于人,影响了战略性矿产品的供应安全。

  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策略

  制定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战略,确保我国新兴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统筹国内与国外两个大局,构建与我国实力和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体系。弄清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影响因素,明确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并分析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现状及发展形势,为安全保障提供预警和监测。首先,建立权威的官方评估方法模型。成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专家人员为主力,社会群体积极配合的模型研制团队,制定权威的评估方法模型。其次,建立动态的安全评价机制。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评估形式,确保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最后,科学运用评估结果。以评价结果为参考,构建战略性矿种、战略性矿区、战略性企业“三位一体”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利用体系,降低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风险。

  加强勘查顶层规划与开发投入力度。勘查顶层规划与开发投入是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给的基础。首先,加快制定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在国家制定“十四五”矿产资源规划和2035年矿产资源远景目标的基础上,要加快启动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其次,增强战略性矿产的勘查力度。尊重矿产资源勘查继承性和连续性规律,充分调动地勘单位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加大锂、钴、离子型稀土等矿产的勘查,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和供应。最后,加大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资金投入。构建常态化的中央—地方—企业投资体系,加大中央和地方勘查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战略性矿产勘查领域,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

  提升数据信息知识整合与服务水平。数据信息知识整合与服务水平是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关键。首先,摸清战略性矿产资源底数。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治理的智慧化,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供给及需求数据库,准确掌握战略性矿产资源家底。其次,建立动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目录。整合国内和国际市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定位信息,借助云计算技术,实现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目录的动态变化,确保能源储备安全。最后,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机制,提升信息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对现有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供应登记数据库等统计数据库进行集成、优化和升级,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管理平台,增强数据自洽检查、查询分析等功能。

  注重战略性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开源节流是保障战略性矿产品供应安全的内在要求。首先,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在战略性矿产开采时,充分利用具有较高工业价值的共生、伴生矿产,推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其次,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合理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度,科学划分开发区域,合理设置矿产权,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促进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充分开发。最后,转移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的优化升级,减少材料浪费,降低工业发展对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压力。同时,积极寻找工业生产所需能源替代品,在可能的情况下,用丰富廉价的能源来替代战略性矿产资源。

  营造合作与牵制并重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从供应国经通道国到消费国的供应链保障体系,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全面融入国际资源经济新格局。首先,通过多边合作,主张贸易投资自由化,做大供应市场。建立并巩固同世界矿产资源富裕国的能源供应链,增强贸易体系能力建设,保障进口稳定和运输通道安全。同时,加大与矿业大国和地区间的合作,实施核心国家和地区矿业投资保障工程。其次,建立多功能、协同性情报网络。利用现有的外交和国际合作网络,为企业提供各国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发展趋势、关税法规、营销建议、有效的链接和行业联系方式等信息,促进战略性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最后,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将提升本国企业竞争力作为参与国际能源合作的根本落脚点,加强对战略性矿产资源专业人才培养和政策倾斜,助推本国企业在国际能源贸易中抢占主导地位。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与管理政策”(7199148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