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推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2022年07月13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3日第2447期 作者:刘艳红 王钰雯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这是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以来,我国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创新地位、加大世界一流企业培育力度所做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指导新时代世界一流企业建设的行动纲领。

  中国企业实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21世纪以来,随着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持续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例,2000—2021年,中国(不含台湾地区)上榜企业从9家增加到135家,在数量上实现了从个位数到百位数的飞跃。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业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中国上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比2020年提高7.6%和8.1%,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占比创下新高,分别提高至28.1%和28.9%,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贡献者。

  从中国上榜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看,2021年国有企业数量创下96家的新高,在世界500强中占比已接近20%,在全部上榜国有企业(123家)中的占比接近80%。与此同时,非国有企业迅速崛起,其数量从2011年的6家增加至2021年的39家,不仅在中国上榜企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还在绝对数量上显著超过美国、日本之外的其他发达经济体。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迅速上升的实力和影响力,也充分展示了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改革重组,在有效提升自身经营实力的同时,在推动中国企业总体实力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另一方面,非国有企业已成为促进中国企业结构优化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仍面临差距挑战

  尽管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数量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扩大,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行业分布看,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原材料工业、工程建筑以及房地产企业(共计36家)在2021年中国上榜企业中的占比超过1/4,构成了中国企业特有的行业特征。这一特征表明,中国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占较大比重的经济结构尚未根本扭转。比较来看,除金融类企业外,医药保健和科技类企业在美国上榜企业中占比超过1/4(共计32家),充分体现了其在医药、科技领域的突出优势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分布看,2021年的135家中国上榜企业虽分布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但近80%的企业集中在北京(59家)、长三角地区(23家)和粤港澳大湾区(25家)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企业区域布局不均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从经营绩效看,中国企业在平均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上均明显低于美国企业,且在盈利能力上也存在较大差距。2021年,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平均营收和平均利润分别为3279.4亿美元、661.0亿美元和35.4亿美元;美国上榜企业分别为3013.5亿美元、791.0亿美元和51.2亿美元。中国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比美国企业高约9%,但平均营收和利润水平却分别低约16%和31%。鉴于此,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53%、1.83%和8.59%,而美国上榜企业分别为6.95%、3.56%和29.23%,分别约是中国的1.5倍、1.9倍和3.4倍。事实上,在上榜企业最多的10个国家中,中国企业在上述三个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指标上的排名仅位居中等水平,不仅与美国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日本、英国和瑞士等发达经济体。

  上述结构性特征和经营状况表明,中国上榜企业的行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优、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中国经济投资和要素驱动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还不充分。

  以制度优势助力中国企业发展

  《意见》从加大领军企业培育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实体经济、支持企业增强全球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提高政府监管和服务效能、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以及引导企业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政策举措。笔者认为,改善中国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规模优势突出但效益优势不足的现状,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除积极贯彻落实上述重点任务外,还需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结构性特征,以及新发展格局下企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发展环境的变化,着力发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培育乃至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方面的独特优势。

  在上榜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虽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非国有企业呈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2011—2021年,后者数量由6家增至39家,占比从10%提高至29%,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益凸显的国民并进格局。从行业分布看,前者主要分布在金融、能源、金属与材料、工程建筑和航天防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而后者在电器、化工、纺织、食品等传统制造业领域和以互联网服务为代表的科技服务领域拥有突出优势。京东、阿里、腾讯和小米4家互联网服务企业,以及华为和联想2家计算机与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在经营业绩上都有十分突出的表现。从营收规模看,华为、京东和阿里已跻身世界前100强行列;从利润水平看,腾讯、阿里、华为和京东已跻身世界前100强之列,在中国上榜企业利润排行中分别位居第5、6、12和14位。受行业分布差异影响,两类企业在经营表现上呈明显不同。国有企业由于在金融、能源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比重更大,在资产规模上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但在盈利水平上则相对逊色。而非国有企业由于在竞争性行业和高科技领域比重更大,在盈利能力上表现更加突出。在平均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三项核心指标中,非国有企业分别是国有企业的1.5倍、3.0倍和2.1倍。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在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安全审查、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国有企业的海外发展还受到更为严格的竞争中性等国际规则的制约,进而对国有企业在执行和推动国家(海外)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基于上述情况和特点,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应充分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一方面,通过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本在智能制造、生物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和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推动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综合利用国有企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要素优势和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效率和活力优势,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攻关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在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稳定企业家预期的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更多的民营企业成长为行业细分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早日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