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共同富裕
2022年07月27日 0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7日总第2457期 作者:刘俊利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靠高质量发展促进“蛋糕”做大做好与切好分好的有机统一。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通常也是“生态高地”,利用生态资源优势激活地区可持续发展潜力、打造具有生态特性及地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议题。因此,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要素”成为“生产要素”,充分彰显生态产品价值,既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核心路径,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意义重大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客观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支撑,充分展现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这一切都以绿色发展为重要标志。生态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将山水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有助于孕育出新的发展优势和动能。可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旨在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促进自然生态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并通过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培育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打造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优化生态资源配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本质是生态要素货币化或生态效益显性化。首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生态产品的初次分配。其中,经营性生态产品因其产权明确可直接进行市场交易。其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生态产权的二次分配,对于一些具有竞争性及排他性的准公共性生态产品,如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可在明晰产权后开展生态产权的市场交易,或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推动资源经营权及使用权流转至“生态银行”,促进资源化零为整,实现生态资源到生态资产再到生态资本的转化。最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视生态保护的三次配置,可通过转移支付、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地表水、空气等公共性生态产品实施生态保护补偿及对湿地、海洋等重要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亦可通过EOD、BOT、PPP等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及资源流向生态环境领域,推动生态要素更好保护、生态资源更优开发及生态价值更大挖掘。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国农村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敏感区高度重叠,蕴藏丰富的可供开发的生态产品,但其开发能力及价值转化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发挥生态优势,统筹推进农村地区探索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补偿、产品价值转化、生态产业开发等多元化路径,把“绿水青山”转换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既是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这就需要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加速智能科技、现代金融、人力资本等要素与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机结合,打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生态产业发展壮大,一方面,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利用其积攒的经验、资金、人脉等资源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广大农村地区发挥生态优势就地就近致富,并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资本的流入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员、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并通过产业协作、园区共建、人才培训等互动机制,畅通城乡区域经济循环,由此实现城乡区域协调联动发展。

  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质效

  以锁定价值为基,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关键基础。一是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着力推进对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等底数情况的系统清查,加快建设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并动态更新;充分厘清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主体及边界,深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及颁证工作。二是要科学量化评估,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从其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等维度进行核算,构建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并通过出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等制度文件固化核算机制,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化。

  以畅通通道为核,促进生态产品交易精准对接。一是要在生态产品认证上下功夫,通过健全绿色产品的标准及标识体系,强化生态产品绿色认证机制,着力构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在提升品牌溢价空间上下功夫,着力培育特色生态产品品牌、生态文化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以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推广生态农产品,发展农超、农校、农企的精准对接和个性化定制及配送等营销模式,提升绿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三是要在畅通市场交易机制上下功夫,打造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供需信息共享和产销对接机制,通过产销直供、对口帮扶、电商销售、团购直供等模式,实现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

  以产业发展为本,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在推动生态产业化方面,一是要做优做深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稻鱼、果禽等生态循环模式及立体种养模式,扩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及规模,打造集旅游观光、乡村体验、田园采摘、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场,解锁农业发展“流量密码”。二是要做精做大生态文旅产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旅游观光、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康复疗养、特色民宿等多种业态,把地方特色生态资源充分转化为经济发展效益。在推动产业生态化方面,要科学布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创会展、旅游康养等现代服务业,铸就绿色产业体系;还要持续推进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以低碳化、循环化、绿色化转型为抓手,推进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及消费体系的绿色转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以金融支撑为要,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资金保障。一方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充分发挥绿色租赁、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持续扩大生态产品的市场化经营规模及集聚程度,为产业绿色转型及规模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及融资渠道,探索开发生态产品权益、收益与信用相结合的专项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大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或设立生态价值实现专项基金,不断畅通金融赋能通道,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绿色产业发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无废城市建设的影响要素识别及多维评价研究”(20CGL0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