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
2022年10月12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2日总第2506期 作者:汪长明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时代背景下,中国参与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的一项具有人类发展史意义的重大战略贡献。作为一项全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一带一路”对当今时代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维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生成背景:国内外两个市场中的中国角色

  所谓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是以世界为考察对象——“世界市场”,即“世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市场”,通常所称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叶的新航路开辟及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随着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国、各地区、各经济体之间高度依存、互相依赖。二是以中国为考察对象——“世界性市场”,即“中国作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市场”。其形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在此过程中逐步融入世界贸易、金融和投资体系,中国成为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经济体;近年来,随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的确立,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日益提升,对世界经济走向具有引领性地位。国内外两个市场相互借力、相互倚重,共同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形成“正互动”、产生“正循环”。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着力推进的一项重大改革,总体目标是要在中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和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制。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稳步实施,为世界经济在困境中复苏向好、助力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双重身份构建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也注入了中国动能。

  一带一路理论贡献:对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的创新发展

  “一带一路”是对传统“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扬弃。传统的“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社会主义世界市场。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提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中包括资本的世界性扩展所导致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对世界市场中属性理论的定位。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的庄严表态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的开放性原则和合作思维。

  “一带一路”完善了世界市场危机应对方案。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当今的世界市场仍然由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经济话语权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掌握。通过对技术流与资金流施加种种限制,进而实现自身资本积累和增殖以及利益扩张的最大化,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这种无序化、竞争性世界经济体系导致包括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至今不但没有找到彻底根除的良方,反而因为资本主义国家向他国转嫁危机而导致世界经济的不公平现象,国家之间发展“极化”现象日趋严重。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应对世界市场危机的以邻为壑思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贸易的合理性问题。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世界市场危机必须看作是资产阶级经济一切矛盾的现实的综合和暴力方式的平衡”;“克服世界市场危机可以通过使其置于各民族的‘共同监督’之下”。以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为抓手,“一带一路”正是遵循并发展了马克思“共同监督”的理论逻辑。在“一带一路”这一有限的世界市场中,各个参与主体不仅要“共同监督”,而且要“共同治理”,并将治理经验转化为提高自身参与世界市场的主体意识及在世界市场治理中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实践价值:应对世界市场失灵的有效方略

  所谓世界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在世界范围内有效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世界市场出现了功能性障碍。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世界市场失灵机制是由三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世界市场机制失灵: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导致跨国垄断,这种跨国垄断必然破坏世界市场机制功能,降低世界市场运行效率。二是公共产品供需关系失灵:基于成本—收益原则,私人(资本家)为追求资本增值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往往尽可能减少投资甚至不愿意投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从而导致公共领域的产品供给与需求失衡。三是生态需求与环境保障失灵:资本家无节制地追求利润,疯狂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导致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一带一路”以共享、互利、开放、包容等为发展理念,倡导互利共赢、义利相济、权责共担,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发展红利惠及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通过共同发展克服制约世界市场良性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完善世界市场功能。

  “一带一路”有利于缓解世界市场垄断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的矛盾,而当今主要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基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被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中国发起成立、主要面向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援助机构和援助项目,通过完善共建“一带一路”金融支持保障体系,增强相关国家金融“造血功能”,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弥补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更多地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借助其高效、安全、节约成本等优势,有利于参与国摆脱国际金融霸权的干扰和限制,降低汇率剧烈波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干扰。

  “一带一路”有利于缩小世界市场单元(行为体)之间的贫富差距。“一带一路”有利于缩小全球贫富差距的根本动能,在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带动发展中国家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力的提升和所有成员国的共同进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国家由此获得经济发展的保障性条件,增强其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并获得世界经济增长红利的能力。通过新的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等融资平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差别、无条件的优惠贷款,改善国际金融秩序话语体系,拓展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渠道,增强其融资能力,助力本国民族经济自主发展和“南南合作”。通过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质产能分别转移或转让给“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鱼”“渔”双收。通过扩大双边(或多边)贸易规模、促进双边(或多边)贸易提质升级、丰富双边(或多边)产业投资合作,为沿线国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加快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提升国民收入和福利水平,增强其经济“造血功能”,从而实现其经济整体性、持续性增长。通过上述四种合作方式,发展中国家得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日益深入人心,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五通”走深走实、行稳致远,成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彼此互利共赢的典范。“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其理论贡献与实践价值必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发展的光辉史册。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学术研究部)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