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
2023年06月28日 09: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6月28日第2679期 作者:段龙龙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新发展阶段全面开启农业强国建设新征程,必须扎实推进数字技术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2023年1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引领,要立足国情农情继续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全面建设农业强国。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正处于全面深化的关键阶段。要想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落地见效,就必须主动把握数字革命提供的历史新机遇,利用数字技术无界性和数字场景迭代性的优势,加快畅通城乡经济大循环,建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新机制。

  以数字基建开辟社会资本下乡新通道

  加快城乡平等、可及、普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城乡有序融合发展的首要前提。依托数字技术而形成的乡村新基建为快速消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性欠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均等化发展提供有效途径,也为加速社会资本下乡,打破城乡资本单向流动困境提供新方案。从本质上说,数字基建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必然产物。加快数字基建的布局与普及,一方面有助于更大范围发挥基础设施的正外部效应,降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加速引领乡村数字经济繁荣,发展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新业态和新场景,夯实动能转换底部基础,是新发展阶段有效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衔接战略在农村改革领域落地的先手棋。

  当前,乡村数字基建重点聚焦农村网络、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三大领域,旨在利用新一代移动通信和高速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营和乡村治理体系智慧化网格化转型。由于数字基建对资金投入规模要求高且技术细分领域覆盖广,加之作为一项国家中长期战略的持续时间久,因此需要各类社会资本的全方位参与。实践中,农业农村部已印发新版《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数字基建领域渐成社会资本投资重头戏。特别是在农村水利、气象、交通、电网、物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领域,为从事卫星遥感、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无人机、机器人、云计算等制造研发的社会资本平等投资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完备的机会清单。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各级市场主体,都可以在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成功分享改革成果,乡村数字基建行业有望成为扩大内需引领新发展格局加速成势的领头羊。

  以数字产业搭建乡村就业创业新平台

  引人留人是实现城乡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命题。数字乡村建设所催生的数字产业体系给激活农村劳动力市场、促进引人和留人并举提供新路径。理论上,数字产业具有强跨界性、高渗透率、低应用门槛等特点,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聚焦数字技术融通和场景迭代,不仅可独立成为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也可归之于传统制造业或现代服务业门类之中。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数字产业,全面聚焦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问题中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既能以增量改革方式实现技术兴农,加速发展直播电商、创意农业、认养农业、共享农业等新业态,有效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也能以存量改革方式实现数字赋农,推进传统育种模式、供销流通模式和农机制造产品向“精准育种”“数字供销”和智能农机转变,灵活进行产业内结构调整,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更重要的是,数字产业在农业农村的持续壮大,可以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乡村面临的创业难、岗位少、待遇差等历史局面。一方面,数字技术融通集成的链接属性,可有效培育和带动农村新型消费市场,开辟农产品生产、流通、投资新渠道,催生无人机飞手、带货主播、数字电商师和文创师等农村新职业,吸引外来大学生和青年创客下乡就业创业。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与种植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乡村业态有机结合,可催生出种类繁多、模式多样的数字新场景。由于数字产业具有产业间互相叠加并不断裂变的特性,加之数字场景供给成本低、附加值高,可极大丰富农村三产融合的实现样态,既避免了乡村产业的同质化竞争风险,又起到盘活衰退乡村产业、带动特色农业强链延链、激活乡村就业市场之功效,可谓一举多得。毫无疑问,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产业的无缝链接,历史性地开创了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人才双向流动的新格局,乡村人才振兴有望进入最好历史机遇期。

  以数字治理释放人口素质新红利

  巩固城乡融合发展成果,必须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革新。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治理模式,再造治理机制,不仅能大幅提振乡村治理效能,也能倒逼乡村迎来第二波人口新红利,借数字化之便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在当前改革实践中,提高乡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均衡性已成当务之急,加快发展乡村政务平台和智慧民生服务平台成为迅速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并不轻松,它是一项兼具技术性、联动性和层次性的浩大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基本村务和农村社区管理,还囊括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和人居环境监测治理等职能。数字治理机制的变化不仅对管理者提出重大挑战,也对广大农村居民提出数字技术发展的全新要求,因此必须防范化解数字鸿沟风险。

  据2021年《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整体比城市居民低37.5分,城乡数字鸿沟依旧巨大。在数字素养的分项指标中,专业数字化应用、数字内容创建、互联网社交、数字安全意识四项得分最低,超三分之一农村居民仅用智能手机进行娱乐消遣活动;约三分之一农村居民认为移动应用对个人就业、创业及增收无任何作用。因此,以数字治理加速人口数字素养提升正当其时。

  在具体的实现方略上,需注重时局、时机、时点的选择。分年龄、分职业、分性别摸清农村居民数字素养的家底,统筹兼顾做好第一代农村居民、新生代农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数字技能提升工作。一方面,在数字治理平台建设中主动做好技能推广和服务下沉,帮扶数字技能缺失的中老年群体,依托新职业农村居民培育做好数字素养培训。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应用在涉农企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基层治理组织中衔接联动发展,让广大农村居民在生产、生活和参与村级自治过程中自觉学习掌握相关数字技能,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