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2023年08月15日 14: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15日第2713期 作者:熊金武

  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是新时代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彰显了企业家精神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同时要求“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企业家精神不断彰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在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尤其需要全面准确理解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与整个市场机制运行紧密关联的,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家精神理论是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代表的市场经济兴起而出现的,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化成熟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将生产要素组织起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关键因素,形成创造力和生产力,决定着每个企业的生产函数。

  在不确定性中用创新把握市场机遇

  市场经济是在价值规律指引下若干市场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机制,企业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主要的微观经济主体,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需要在市场不确定性中作出决策,在创新中把握市场机遇,寻求生存发展之道。可以说,企业家精神是与整个市场机制运行紧密关联的,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企业家是不确定性的决策者。这种不确定性既包括企业内部不确定性,还包括来自环境、政治、军事、宏观经济等方面的外部不确定性。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应该把握、判断和驾驭不确定性,善于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决策。企业家需要承担不固定且不确定的收益。“风险”是可度量的,“不确定性”是不可度量的,企业家是不确定性的决策者。在微观企业经营中,企业面临可度量的风险,可以通过合规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予以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于这种确定性的风险,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管理人才来负责,所以控制风险不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是面对不确定性,积极应对不确定性。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创新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角度的创新,另一个是经济角度的创新。日常人们关注的创新更多侧重于技术效率,而不是经济效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从经济学角度界定了创新,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重新组合”。实现这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就是企业,其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就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也提出,“创新是展现企业家精神的特殊手段”。不过需要注意,不是所有创新都是积极的,只有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创新才是生产性的创新,只有这一类决策者很好地贯彻了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善于在不确定性中发现和把握市场机遇。实际市场常处于非均衡状态,有套利和投机的机会;一旦把握住这些机会,就能推动市场趋向均衡。这要求企业家能够敏锐抓住之前未被识别的机会,对市场需求有预见性。所谓愚者见石、智者见泉,有人看到了挑战,有人看到了机遇。在其他人没有看到市场机遇的时候,率先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就需要企业家精神。当然,反过来看,这何尝不是市场机遇选择有准备的人呢?只有充分准备的人,才能真正发现机遇和迎接挑战。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从技术转换为成熟的生产线,然后在市场上实现价值的过程也是多次“惊险的跳跃”。这个过程事实上包括把劳动力、技术、资本、土地、数字等生产要素组织起来,需要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那么谁来组织生产呢?穿透生产要素背后的不仅是所有者其人,更是人身上具有的特定品质——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社会的活力所在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鲜明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改革开放40余年来,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和市场主体不断蓬勃成长。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要立足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等五大维度,要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培育企业家精神,从而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主体,企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数字经济时代,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更好地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统一,企业家的作用不容忽视。经济学研究表明,基础研究的成果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增长,只有将新型技术和发明应用于社会化大生产,才能实现规模经济收益,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应用过程,不仅依赖于企业这一实体组织,更依赖于带领企业将新知识和新技术变为匹配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家。劳动、资本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三者的有机结合凝聚了企业家的才能,即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开放初期,以敢想敢闯而闻名的本土企业家,尤其是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家,看到了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会,大力推动中国经济的工业化进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批文化素质更高,从公共部门走出来的“下海”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和完善给出了实践的成功案例。到了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一大批民营互联网企业勇于创新,开拓新技术和新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创造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战略性新兴科技和新兴技术为主要特征,不断成长起来的创业型企业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家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开拓。立足实体行业,从餐饮、劳务服务等低技术、低资本行业,到新时代的互联网行业,企业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以企业为主体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创新发展的“主发动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以“专精特新”为代表的企业长期专注细分市场、创新实力较强、配套能力突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不被“卡脖子”,牢牢守住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充分保障中国经济韧性。这一过程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具有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国际视野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在实现个人财富增长的过程中,也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对家庭、家族、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为标杆,国家的繁荣发展是企业家发挥创造力的保障。企业家精神作为特有的禀赋,是一种迸发出来的勃勃生机和创造力,指引企业前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精神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具有稀缺性,是有限的。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家精神需要激发和培育。长期以来,我国创造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无一不是由于激发了中国人积蓄已久的企业家精神。评选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举办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都是为了卸下企业家身上的包袱,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以法治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

  过去一段时期,“三个有利于”让企业市场行为合法化,“三个代表”夯实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政治基础,“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了民营经济的理论基础。当然,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归根到底依靠法治。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主体自然是法治中国的主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有利于促进企业家精神的释放。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企业治理的制度基础设施,保障民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从宏观治理角度看,稳定产权和营商环境等法律制度是保障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维护我国企业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都是激发企业家精神所需要的。法律维持社会的公正,公正的环境保障企业免于受到冲击,有利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法律规范体系,强化企业合规,构建民营企业健康可持续体制机制,提供了企业治理的制度基础设施。

  从微观治理角度看,重在激发面向法治经济的法治企业家精神。法治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法治精神正在成为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企业家精神是将法治融入企业家精神中,让企业家养成法治意识,具有法治观念。法治企业家应该坚持权益为本、效率与公平均衡,不仅整合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更要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善于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保护企业和自己。法治企业家精神根本上要求企业家依法治理企业,构建世界一流法治企业。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培育和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