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意识
2019年11月07日 08: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7日总第1810期 作者:李龙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克服困扰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生态难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要问题,蕴含着强烈的整体意识。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系统的基本事实出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强调我们既要重视对自然的保护,又要关注人类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存在物,其产生、发展、灭亡与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人的相对独立性使得人在自身机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延伸或加强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因自然而生的基本事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从整体视角出发,去发掘并不断推进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化转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思想与行动相一致的整体视角出发,指出我们既要重视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有序推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一方面,需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然环境相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比如,我们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绿色发展等理念。另一方面,需要把正确的思想认识落实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行动中去。比如,我国加强了生态文明的相关制度建设,推动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绿色治理,推动了全球生态联合治理,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总体布局出发,强调我们既要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各环节,又要建设好生态文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而实现部分和整体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应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为此,我们需要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因为失去了自然环境这一母体,其他各方面建设也将因失去物质载体及附着于其上的衍生品而流于形式,最终也无法实现各个方面的建设目标。“五位一体”的总体构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表现和现实要求,彰显着整体和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五位”是服务于“一体”的“五位”,“一体”是“五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一体”。我们既应重视“一体”的整体作用,又要发挥好“五位”的局部功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出发,提出我们既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整体性治理,又要在整体推进中加强重点突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前指引我们不断克服生态难题、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遵循。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学会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坚决反对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把需要解决的严峻生态问题与力求达到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统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坚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过程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在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与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出发,既强调中国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又注重全球范围内的生态治理与合作,立足自身、辐射全球,追求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保护,为建设美丽清洁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生存在地球大家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为全球生态治理付出努力、作出贡献,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神圣职责。我国以实现“环境正义”为价值诉求,开创了包容、共享、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彰显了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大国形象和责任担当。这既体现了共性一面,又突出了个性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深刻诠释。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