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延安精神 做好新时代答卷
2020年06月19日 0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9日第1951期 作者:贾钢涛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延安精神所蕴含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胜利的精神源泉,也是指引我们不断取得新胜利的精神动力。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要学习和传承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传承延安精神,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举世瞩目的长征,红军总能在逆境中绝处逢生,最根本的是靠理想信念。为什么有无数青年学生不顾生死、长途跋涉奔赴延安?那是因为延安是他们实现革命理想的圣地,那里有“十个没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呼延安精神为“东方魔力”。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革命理想舍“小家”、顾“大家”,胸怀党和国家命运,选定了主义,站稳了立场,就终身为此不懈奋斗。我们今天传承延安精神,就是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就是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不忘初心”的基本要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

  传承延安精神,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锤炼党性修养。重视思想建党,重视党性修养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加强“我们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修养”的命题,刘少奇此后系统阐发,做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演讲。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中共中央先后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号召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守党的纪律,加强党的团结,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克服各种不良倾向和作风。整风运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延安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但加强党的建设、锤炼党性修养丝毫不能放松,要在常学常新中增强自身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提高党性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着治国理政的大道理,还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的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涵养政治定力,恪守政治规矩,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传承延安精神,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中央红军抵达陕北不久,中共中央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为开展全民族抗战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同时全会提出了“四个服从”,确立了政治规矩,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最坚强最有力的保证。毛泽东还对广大青年提出明确要求,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沿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传承延安精神,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正是因为延安时期正确处理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边区才会“只见公仆不见官”。“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这是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郑重承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革命、生产与教育并举,以民生为本,开展减租减息、大生产和识字运动,解决了文盲、迷信和不卫生三大难题。在中共近百年历史中,党之所以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在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论是治理血吸虫、应对“非典”疫情,还是当前新冠战“疫”,我们紧紧依靠广大人民,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重大业绩。新时代,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通过多渠道了解人民合理诉求,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承延安精神,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作风。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象征。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自然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各种资源匮乏,同时还面临国民党的封锁,根据地建设十分不易。为战胜困难,中央带领边区人民开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身体力行,减轻了民负,树立了与人民群众共同劳动的典范,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实现,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并非一片坦途,依然还有无数个“雪山”“草地”等着我们去征服,无数个“娄山关”“腊子口”等着我们去攻克。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好,在伟大社会革命中完成令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教学体系研究”(18JDSZK111)、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陕教高2015(16号)】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