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发区发展模式的浦东经验
2020年12月15日 15: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15日第2069期 作者:陈尧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的科学决策部署下,上海浦东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1990年到2019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从60亿元跃升到1.27万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1亿元增加到超4000亿元。在这里,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全国第一”,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了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了整体性跃升。浦东新区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从而释放巨大的生产力,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经济奇迹的密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有效调控作用,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经验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点,也展示了中国独特的开发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样板。

  浦东经验是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科学决策和规划的成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创造了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发展经济开发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对经济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能级,以形成竞争优势,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承担了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和改革战略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规划成立了从国家到省级各级各类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开发区共2699个。其中,国家级新区有19个,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1990年,党中央全面研判国际国内发展局势,审时度势,作出了开发上海浦东的战略决策,赋予浦东新区三资企业所得税优惠、允许外资企业兴建第三产业、增设外资银行等10项政策,掀开了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新篇章。邓小平同志曾说:“浦东对面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作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集市场、资本、人才、环境于一身,又是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会,有着国际性的基因,这就是中央作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重大方针的基本依据。实践证明,浦东新区的成功开发发挥了国家战略的示范引领作用。

  浦东经验是中国地方政治经济发展融合模式的成功。在开发区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难题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产业化和城镇化、经济发展与城市管理之间的互动,是国家和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命题。如果产业化发展超前于城市发展,就会因为城市管理滞后带来大量问题,如资源匮乏、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脱节等,将严重制约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方经济改革单线突进,而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相对滞后,与经济改革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增强系统性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1992年,经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1993年,浦东新区管委会成立。2000年,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成立。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逐步实现了地方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发展。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浦东新区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考虑土地规划、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居住布局、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促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人口与产业的协调,实现了产业的高速发展和百姓的安居乐业。在提升区域经济质量和规模的同时,上海进一步将浦东新区打造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长三角一体化乃至全国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浦东新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真正实现了国家级新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浦东经验是中国独特政策供给模式的成功。由于承担着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战略任务,党和国家对国家级新区实施了特殊的政策支持并赋予国家级新区政策创新的权力,由此形成了国家级新区特定的政策供给模式。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部政策文件,积极支持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发展。在吸引外资、企业准入、产业结构调整、财政税收、外贸出口、技术创新、土地规划、人才引进、环境保护等方面,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政策,并允许开发区开展相关方面的政策试点、政策创新。在国家的科学规划和大力支持下,上海浦东新区承担了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从新区到综合改革试点再到自贸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先行区、“四个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2007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指出,“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克难攻坚的胆识和先行一步的锐气,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2014年,在参加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要牢牢把握国际通行规则,加快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他指出,“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正是独特的政策支持和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使得浦东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奇迹中一朵亮丽的奇葩。

  浦东经验是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成功。建立高效运转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的要求下,中央鼓励地方建立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赋予国家级新区更大的自主开发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将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安排,新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等由国务院进行规划和审批,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由国务院直接批复,所在省区按照要求下放部分省级社会经济管理权限,其实质就是赋予国家级新区副省级的自主管理权。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只有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设立了行政区,设置了区委区政府。200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浦东新区实行更加开放和更加自主的政策,积极开展各项制度改革和创新的探索工作。正是获得了国务院的授权,浦东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锐意进取,不断优化新区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法治化管理机制,科学确定管理职责,积极理顺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有效促进了行政区与功能区之间的协调、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即将迎来“十四五”时期,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正在制定的《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将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为浦东新区创造出新发展阶段的新奇迹提供强大支撑和根本保证。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