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2020年12月25日 09: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5日第2077期 作者:张春花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作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又深刻影响世界经济的良性互动和共同繁荣。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

  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开放合作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逻辑,社会主义事业要壮大,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规律。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从唯物史观视野,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世界市场、世界历史形成的关系,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和过程,为我们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表明,经济全球化倡导开放合作,促进了资本和商品流动、科技进步、文明交流互鉴、人民交往融合,促进了世界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符合世界人民发展利益,是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封闭”走向“开放”,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机遇,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及有益管理经验,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当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大势,坚定开放合作信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特征,社会主义事业要通过对外开放实现对内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社会。通过改革不断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对外开放带来进步与压力,为对内改革提供动力和目标,两者深度交织、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疫情长期化、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维护经济全球化发展、推动经济复苏增长,对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严峻挑战。中国能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并继续深化改革,深刻影响着中国能否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今日之中国,已非近代之中国,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坚守底线思维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底线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根据主体需要和客观条件,划清并坚守底线,尽力化解风险,避免最坏结果,同时争取实现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思维。它是我们党不断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量变引起质变的“度”的深刻认识和自觉把握。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开放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相互交织,如果没有及时防范、有力化解,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危及国家稳定、发展和安全。坚守底线思维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方面要求划清“底线”,严守原则,保证安全;另一方面要准确研判风险,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坚定信心,掌握战略主动权。

  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我们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底线”。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继续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必须是安全又高效的。因此,对外开放的速度、力度、深度、步骤和领域,要根据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时刻保持警醒,坚持在对外开放中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牢牢抓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主动权,保持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理性应对各种挑战。

  树牢风险意识,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渐进性对外开放发展。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态势下,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从国内看,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开放领域的扩大,将会增大金融领域、数据安全、利益平衡和保护等多重风险和矛盾。从国际上看,尽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但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国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对此,我们要树牢风险意识,增强忧患意识,以应对可能的局部或系统矛盾与风险。一是要重新定位对外开放的全球化发展机遇与挑战,从被动融入转变为主动规划与转型升级;二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立足点不动摇,以自身力量的增长强大,支持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获取对外开放发展利益的主导权;三是努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四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尤其是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制度建设,加大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和力度;五是坚持渐进性对外开放发展,协同“开放”与“改革”关系,开放步子既要迈得准,还要迈得稳,既要“摸着石头过河”敢闯敢试,又要及时总结经验规律,不断推广扩大;六是积极倡导共建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面对当前对外开放的严峻挑战,只有充分运用和坚持底线思维,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不利的一面,从坏处着想,才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以互利共赢开放发展

  实现跨越式引领

  互利共赢是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首要特征,以开放、合作、共赢精神同世界各国共谋发展,才能引领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对外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初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主要推手,而今天中国被认为是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我们倡导“一带一路”造福各国人民、建立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从“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开放”,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反对保护主义,以实际行动推动共享发展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并为世界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持续40多年的改革开放证明,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随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必将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追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实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