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历史观把握百年党史
2021年08月03日 09: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3日第2221期 作者:张永刚 曾黎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大历史观不仅是一种看待历史发展的世界观,更是一种探究指向现实发展的思维方法。它将审视对象置于历史长河与世界范围,在时空交织的总体脉络中分析历史状态、现实发展及未来趋势,力求作出客观而深刻的分析。

  从整体视域把握百年党史发展图式。大历史观基于整体性的思维范式,统一“历史—现实—未来”的时间维度与“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空间视野,力求从整体上考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从而得出全面系统的认识结论。有专家提出,大历史观旨在强调一种“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有机整体”,体现的不是历史认识时空向度的延长或扩展,而是历史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内在统一。

  一是基于纵向维度的中国历史长时段,以时间向度把握历史脉络。唯物史观基于宽广的历史视野,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呈现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演进逻辑。大历史观承继了这一立场方法,将历史对象置于人类发展长河,在长时段坐标轴中厘清历史脉络,呈现事件本来面目,廓清发展源流关系,在总结客观规律过程中科学预判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只有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发展史视域中来考察,在中国历史长时段坐标轴上阐释其发展进程,才能明晰其历史意义。

  二是基于横向维度的世界历史宽视野,从全球视域中理解历史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作出了民族历史必然向世界历史转变的科学判断。大历史观正是在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了历史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中华民族身处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百年党史的本质及世界意义。只有通过横向比较的方式,在“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的过程中,历史的图式和现实的路径才愈加清晰。

  以辩证思维审视百年党史主流大势。大历史观基于整体视域研判历史发展脉络,必然要以辩证思维审视历史发展大势,立足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立场,把握主要矛盾,以发展眼光把握百年党史的主题主线及其发展走向。

  一方面要坚持辩证思维把握历史主题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百年党史的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于这一主题,百年党史的主线脉络,可视为理论维度与实践维度在历史逻辑中达成的内在统一。百年党史的实践维度,就是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呈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百年党史的理论维度,就是为指导中国实践而不断探索,呈现出的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另一方面要以发展眼光看待历史走向。辩证思维要求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历史的发展趋势。大历史观不仅仅是把握过去和解释现在,更重要的是以唯物辩证主义世界观面向未来。由此,把握百年党史的走向趋势必须科学研判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整体性,正确把握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和历史定位,拓展改革的全球视野,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宏图。

  以问题导向聚焦百年党史现实呈现。重温历史,寻根溯源,叩问初心。学习百年党史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更好地汲取奋力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要求我们聚焦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真正立足中国国情,聚焦中国问题,勇于面对风险挑战,要以问题意识聚焦时代拷问,为世界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