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薇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及其历史经验
2021年12月09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9日第2305期 作者:吕薇洲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及其理论成就,精辟地总结了党坚持理论创新,极大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意义,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的深刻道理和哲理。

  第一,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历史。

  《决议》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一条重要主线,强调:“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作为由马克思主义孕育催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锤炼出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作为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虽然在幼年时期,党内一度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但自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后,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践,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历史任务,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新时代以来的惊天动地,关键就在于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以实践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来进一步立党兴党强党。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及其成就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决议》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的宏阔视角,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历程及其不断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

  作为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历史上任何一种理论、任何一种学说都不可比拟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这既充分展现了党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责任担当,又精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科学诠释了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国国情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今年恰逢苏联解体30周年。苏共亡党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没有处理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致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削弱。尤其是苏共二十八大直接宣布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使苏共自动解除了思想武装,并最终从根本上摧毁了一度在人类历史上创造过辉煌业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苏共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使马克思主义受到严重冲击。在“马克思已死”“马克思主义过时”等论调甚嚣尘上之时,邓小平充满战略定力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坚守着社会主义制度,坚定捍卫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为21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活力。

  第三,坚持理论创新是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决议》在概括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时,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百年奋斗形成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之一,突显了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我们党在推进党的自身发展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成功密码”。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了它只有与各国国情紧密结合,只有随着新的实践与时俱进,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决议》用“10个明确”“三个回答”“两个是”以及“一个飞跃”,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地位作用进行了高度的凝练概括和阐述,这是《决议》的突出亮点和重大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高度自觉自信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