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国际传播理念贯穿翻译教育全过程
2022年04月26日 09: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6日第2395期 作者:杨涛 黄建友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翻译教育使命在肩、大有可为。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新形势下,翻译教育应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战略高度出发,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将国际传播理念贯穿翻译教育全过程。

  贯穿“会讲故事”的培养理念。国际传播,实力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培养“会讲故事”的翻译人才,要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将外语讲述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纳入翻译教育,将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转化为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的自觉行动,实现课程育人与传播能力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培养“会讲故事”的翻译人才,亟须改变翻译教育“精技能而疏传播”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将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同传播学知识与技能一起充实到教材中、体现到课堂上、融入到实践里,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知识供给体系,引领学生知中国、观寰宇、跨文化、懂传播。

  贯穿“中国阐释”的学术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其砥砺奋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一是要围绕中国故事的丰厚素材,深入研究如何用翻译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二是要加强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强化核心话语的研究阐释与译介传播,努力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原创性学术成果,为对外翻译实践提供更多学理支撑。三是要加强区域国别翻译策略研究,做好分众细化工作。要立足自我与他者文化体系的双重需求,围绕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和利益交汇点优化对外翻译的话语表述,寻求国际传播的“最大公约数”,打造易于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贯穿“翻译中国”的学科理念。当前,信息传播全球化提速升级,国际交流纵深度今非昔比,讲好中国故事的重任在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亟须搭建新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这为做好新时代学科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当代中国宏大而独特的社会实践,为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搭建“翻译中国”的学科平台,要立足于中国文化场域与当代翻译实践,应时而动、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与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学科体系。要围绕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和国家翻译能力建设等开展跨学科理论探索,加快完善“国家翻译学”形成体系化的学科理论和概念,以“译”载道、以“译”传声、以“译”化人,助力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世界上牢固树立并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