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
2022年07月19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9日第2451期 作者:李丽丽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主题,以提升学术原创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为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思想和智力支持。《规划》是第一部国家层面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贯彻落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一个在学术上强起来、日益走近世界学术舞台中央的现代化国家的需要。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有着深厚的底气和亮丽的底色,又有着无比宽广的舞台。

  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赋予了深厚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不仅为人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且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在独一无二的悠久文明面前,作为炎黄子孙,在倍感自豪的同时,应该担负起传承文明、使之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人具有无比深厚的底气。

  马克思主义为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提供了亮丽底色。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是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之后,创造出了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理论研究中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的指导原则,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亮丽底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彰显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提供了广阔舞台。问题是创新的动力,哲学社会科学就是要思考和解决这个时代的问题,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哲学社会科学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在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体现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从人抓起,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规划》立足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担当起回应时代呼唤、解决时代问题的重要使命。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二是要立志做大学问、真学问、下真功夫,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执着与坚守,才有可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才有可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成果。三是要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理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四是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