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赜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传播进路
2022年07月26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6日第2456期 作者:戴文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蕴含中华民族传统质素和文化模因的中国古典文论,在海外的传播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而,长期以来,海外学人一方面对西方文论作近距离移植,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古典文论采取远观姿态,这一局面使得海外有关中国古典文论的研究成果仅流布于小众汉学圈内,并没有取得应有的传播实效。因此,如何进一步推动古典文论的海外传播,不仅是中国文论“走出去”时代吁求之下的重要研究议题,也关涉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性价值及世界性意义。笔者认为,凝聚海外传播主体、传播对象及传播方式三方合力,有助于推进中国古典文论的海外传播。

  壮大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传译及研究队伍。传译及研究队伍的壮大有赖于国内外合力并举。研究表明,华裔汉学家仍是目前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传译与研究主力。然而,海外中国古典文论的传播,单靠他们的努力并不够,还需将在海外有影响力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西方学者融入其中,积极发挥其桥梁作用。通过加快中西学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壮大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传译及研究队伍。此外,针对目前“西学根底好的学者国学根底差,国学根底好的学者西学根底不足”的现象,国内高校及相关科研机构也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同步完善国际传播人才智库,培养并输送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兼通国学和西学的优质人才,为推进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传播提供智力保证。

  提高译本质量,以收编于海外文论选集及高校教材之中。作为海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第一现场,译本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海外有关中国古典文论选集的接受效度。目前的状况是,选集专家们发现他们自认为重要的作品,或不可译,或现存译本遭到质疑,迫于无奈只能选择手头可获取的材料编入选集。因此,提高中国古典文论译本质量,生产出兼具经典性和可读性的高质量译本势在必行。这些高质量译本更易被收编在由英语国家的汉学家或学者为编译者的中国文论选集中,进而更有利于其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同时,译本质量也是英译中国文论被收编海外高校教材最重要的考量之一。事实上,国外大多数学生在选修中国文论课之前,很少阅读过中国文论作品。如果英译中国古典文论能够进入海外高校课堂,实现作品在海外高校的教材化,融入主流诗学话语,将成为加强中国古典文论海外传播力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加强海外中国古典文论的运用及阐释力度,彰显其现代性价值。推进中国古典文论的海外传播,并非只是单方面地“送出去”,还在于接受国对文论的理解和运用。中国古典文论所蕴含的言说及思维方式独具超时空的生命力,文论本身的诗性言说方式,又使其具有比西方文论更加明显的开放性和延展性。这一特性,为海外中国古典文论的运用及阐释提供了有利条件。用中国古典文论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在不断扩大的阐释空间内,赋予文论以意义增值的创生,其实用性和现代性价值才能在接受过程中得以体现,进而推进中国古典文论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例如,中国古典文论瑰宝《文心雕龙》中就含有很多极富后现代意义的理论,可将其用于现当代作品的分析之中。宇文所安曾用《原道》和《物色》的理论分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和华兹华斯的《威斯敏斯特桥上》;任世雍运用刘勰的风骨论对夏目漱石作品风格的特征进行论述;黄维樑曾调整《文心雕龙》中的六观次序,形成现代化的六观说,并以此评析中外文学作品,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余光中的诗文作品、白先勇的《骨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韩剧《大长今》等。这充分表明用中国古典文论对现当代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百年传播研究”(20BZW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