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发展进路
2022年11月17日 08: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17日第2532期 作者:莫岳云

  学科设置关乎学科长远发展和学科体系建设。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对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与专业学位类别进行调整与补充,“中共党史党建学”以一级学科列入。新时代新征程,将中共党史党建设立为一级学科,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创设,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需要,是加强新时代党史党建学科“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学术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系统回顾中共党史党建学科的发展脉络,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学科的成长史,而且有利于不断促进它的发展壮大。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均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名篇。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毛泽东同志系统论述了中共党史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指出“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去研究党史。他强调“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实际上提出了党史研究科学化的命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指导和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他指出,中共党史研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不要过多纠缠个人因素,要从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历史根源和制度根源去分析;要用科学的、历史的方法全面系统和有比较地进行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第一,强调党史研究是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第二,阐明中共党史的研究目的和原则,要求“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三,对中共党史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论述。一是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二是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三是坚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四是用翔实的史料来支撑党史研究,“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第四,高度重视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把党建学科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与历史、经济、政治等学科并列起来,指出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这为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和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史研究成果丰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党史研究的初始阶段。1926年,蔡和森的长篇演讲《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首次运用唯物史观阐明建党以来的一些基本问题。之后,瞿秋白、刘少奇、彭湃、邓中夏、李立三等从不同层面阐述党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初,党中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研究党史,一时间兴起党史学习和研究的热潮。其中,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作出高度评价,既是党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也为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中国成立后,党史科学研究着重于党史基本脉络梳理与基本文献、口述史料的整理。一方面,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胡乔木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何干之的《中国现代革命史》、李新等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以及其他通史类研究成果,都从较高层次上系统研究了党成长壮大、思想发展和党领导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及规律,初步构建了党史学科的教材体系。同时,《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相继出版,孙中山、李大钊、瞿秋白、廖仲恺、宋庆龄选集或文集的陆续出版,以及《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党史资料》的编辑、出版等,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研究日益深化和繁荣,硕果累累。一是党的重要文献系统整理和出版,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支撑。二是通史、专门史类专著的出版,对于中共党史研究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年谱、传记和回忆录系列,成为重要的党史人物资料和工具书。四是中共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如《中共党史学史》《中共党史学概论》《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等,呈现了中共党史学积累、演进的过程。这一时期党史研究不断拓宽和深入,从政党史研究扩展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人民军队史、多党合作史研究,从整体性研究扩展到地方党史、专门史、部门史研究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一时期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致力于百年党史辉煌成就和经验总结研究,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的系统研究阐释,以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启迪研究等。202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展现了百年党史的进程与辉煌;陆续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根本指导;《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966)》《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的推出,为党史研究和宣传提供了良好条件。

  教育教学实践推动学科发展

  中共党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课程建设—专业设置—学科设置的过程。早在延安时期,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就开设过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等课程。新中国成立之初,高校普遍将“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1953年改为“中国革命史”,1961年改为“中共党史”,直至1985年高校思政课改革,又将“中共党史”课改为“中国革命史”。

  为培养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举办了十多届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专业研究班。1956年设立中共党史系,招收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1961年,开始培养导师制研究生。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党史学科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全国中共党史本科专业由改革开放前的1个发展为8个,硕士学位点从改革开放前的1个发展到7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开始设置,至今已发展到20个,党的建设硕士点41个。中共党史学科已形成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党建学科亦从党建课程发展而来。延安时期,中央党校开设党的建设相关课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党校成立党的建设教研室,举办过1期学制为3年的党建专业理论班。改革开放后,中央党校及部分省委党校办起党史党建专业大专班。1983年,中央党校开始招收党史专业研究生,设有党的建设方向。199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专业目录,将党建专业正式列入中共党史学科之中,称为“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党建学科体系建设被提上日程。此后,30余所高校相继建立了党的建设专业学位点。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基于对中共党史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党史党建教育教学的深厚积淀,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在探索实践中创新发展,现已具有独特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并已形成丰硕的研究成果、独立的研究机构和优秀的人才队伍。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的创立,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共党史党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并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