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是中国历史研究院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其中,“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的深邃思考、宏阔的理论视野以及对未来的高远战略擘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深化故宫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能。
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紫禁城,是明清历史的高度浓缩,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不仅见证了明清两朝的盛衰流变,而且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03年10月,郑欣淼先生首倡“故宫学”以来,经过20年的开拓与探索、创新与发展,故宫学已成为包括历史、政治、建筑、器物、文献、艺术、宗教、民俗、科技等诸多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故宫学不仅以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对象,渐趋形成集整理、研究、保护与展示为一体的基本格局,而且形成了以故宫为中心、覆盖整个明清历史时期、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研究态势。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积极投身故宫学研究,使故宫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以来,学校诸多师生深度参与了故宫学的研究与探索,为故宫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越是伟大的时代,越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故宫学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其原因不仅在于故宫学的本质属性、理论内涵和独特地位以及独有的学术广阔性与包容性,决定了它在我国历史文化传承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和地位,而且在于故宫学从提出伊始,就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初心使命,把揭示历史本源、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作为理论出发点。20年间,故宫学的学术概念、学术命题、学术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明清政治史、宫廷史、艺术史、文化史、生活史、博物院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故宫文物、院藏典籍、院藏档案等领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故宫学概论》《故宫学学科建设初探》《紫禁城——一部十五世纪以来的中国史》《清朝前史》《赵孟铋画论稿》《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集》《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马衡卷”“谢伯殳卷”、《故宫古文字论集(第一辑)》《心手相追——金石传拓艺术研究》等,一大批优秀成果相继付梓面世,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故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迈出坚实步伐,挖掘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一条崭新道路。
从三个方面着力
尽管走过了20年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客观地说,故宫学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理论和方法都还在建构、发展和完善中。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下,故宫学如何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如何构建中国自主的故宫学知识体系、如何使故宫学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是值得故宫学研究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每一位有志向、有思想、有情怀的故宫学研究者,都要坚持学术理想与学术自觉相统一,不断提高故宫学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着力推动故宫学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故宫学的智慧和力量。为此,应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是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和灵魂。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关于中华文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把蕴藏于600多年紫禁城历史深处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挖掘出来,通过故宫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还原真实的历史,更好地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更好地增强全党全社会的历史自觉、文化自信,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把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故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责任扛起来,把建构中国自主的故宫学知识体系的使命担起来,用中国道理总结好故宫的历史经验,把故宫的历史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赋予故宫学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大力推进学科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要继承优良传统,整合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故宫学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的学问,具有多学科融合的先天优势。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科融合程度还不够高,不同学科间的鸿沟还比较深,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各自学科领域。在新兴学科建设发展中,首先从各自学术领域展开研究,合乎学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但应该看到,随着学术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仅靠单一学科日益无法解决重大的、复杂的历史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跨学科研究、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路成为必然。故宫学同样如此。一方面,要努力把明清政治史、宫廷史研究与艺术史、文化史、生活史、科技史等领域的研究相互打通。另一方面,要与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建筑学、文物学等学科融合起来,以更加多样多元、更加全面立体的视野,推动故宫学在理论上深化、在方法上拓展、在观点上创新,力求打造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故宫学学科体系。
三是推动故宫学与文化传承发展有机结合。要牢牢把握故宫学的时代性、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要站稳人民立场,强化现实关怀,把中国史观、中国史实、中国思维、中国精神融汇于故宫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推进故宫学研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不断增强故宫学影响力、辐射力的同时,更加准确地阐释中华文明的历史本源、演进路径、内在机理和发展规律,更加科学地建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路、实践逻辑、转化方式和文化赋能,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相互贯通、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通,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故宫学元素、提供故宫学支撑。
拿出更多精品力作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故宫学要以高度的使命感,以更加丰富、鲜活的方式,以历经600多年沧桑洗礼的故宫为元点,既要向世界讲清楚故宫的前世今生,更要讲明白中华文明的精神气度、突出特性,讲透彻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多维度呈现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理念、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风范,着力提升故宫所蕴藏的深厚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增强故宫学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故宫学研究者,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故宫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故宫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立足于新时代新方位,我们要加倍努力,不懈奋斗,拿出更多具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从而不负领袖嘱托,不负人民期待,不负伟大时代。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