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五关”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2022年05月05日 07: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5日第2399期 作者:舒曼

  国家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健康。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某些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健康。然而,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倦怠和压抑,因此出现旷课、休学或退学。一些被临床医学认定无病的大学生也并非真正健康,因为他们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无法享受日常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这个意义来说,心理健康包括没有心理疾病并拥有主观幸福感的积极心理素质,更包括个体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的思路。

  当前,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然而,如何构建符合中国文化且独具特色的心理素质教育,将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进一步发挥出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路径是什么?现实的需求促使我们探寻影响心理素质的基本因素:关系是“人文关怀”良性互动的前提;关心具体的心理需求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关注正向积极的品质是心理素质提升的方向;关键是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并采取有效行动;内在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为了更好地关照现实生活并走向美好未来。应用“关系、关心、关注、关键及关照”的“五关”理念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供实践依据,以切实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激发潜能。

  关系建立是提升心理素质的前提

  人总是生活在关系密切的现实世界里,对归属感的渴望是一种强有力的、持久的动力。这一点从母婴互动中可以发现,关系所带来的归属感是与生俱来的。一旦与母亲分离,婴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不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渴望一种共生状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重要的精神营养。一旦从老师那里得到了情感滋润,学生的内心就会变得丰富。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有卓越不凡的表现,往往是师生之间有一种正向积极的关系。当老师欣赏和信任学生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换句话说,学生也更愿意主动追随欣赏他的人。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对学生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除了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外,我们还要学会赞美。我们都期待被人欣赏,被人赞美。“镜中人”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自我认知是在与他人的社会互动中形成的,我们凭借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当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赞美时,他们也会欣赏和信任我们,更愿意与我们亲近,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性就会被点燃,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心理品质。

  关心需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

  提升心理素质,首要的问题是维护心理健康。可以说,心理疏导不仅是对困扰者提供帮助,还可以在更广的范畴内提升心理素质。进行心理疏导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探索他人的安全心理领域,直到确认安全,对方才会打开心门诉说心理需求。在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之后,就要了解对方的需求。《传习录》序中提出“圣贤教人,如医用药,因病立方”,这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致的,因此要根据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为此,对于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我们最应该给予其物质上的帮助。当基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再给予其安全感。此时,我们需要给予其温暖的陪伴,通过温和的语气、低缓的语速传递给对方温暖和爱护。只有在这种氛围里,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有效地探索自己并获得成长。通过陪伴,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倾诉中表达内心的恐惧;通过分享,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体会到“任何人遇到困难都会出现这样的反应”,这种正常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候,传授给他们一些知识,使其知道怎么用有效的方式去面对困扰。

  关注正向是提升心理素质的方向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正负能量,提升心理素质,不是要减少负性能量,而是要增加正性情绪。为此,我们要关注生活中正向积极的方面,在生活中不断寻找有意义的事情,发掘内在的资源,以提升主观幸福感。

  关注正向积极,并不意味着忽略当下困难或者盲目积极。关注正向,需要学会接纳问题。《传习录》有言:“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正所谓“困扰并非困扰本身,而是执着解决困扰的心态”。比如,对于一些“抑郁倾向”的大学生来说,反复治疗可能会使情况更加糟糕,应该像对待身上的“胎记”一样,带着放松的心态,采用接纳的态度,顺其自然地生活。失眠的人之所以会失眠,多半的原因是想解决“失眠”。

  关注正向积极,要学会发现优势和例外的经验。意识就像手电筒里的光,我们把光束照到哪里,哪里就能在黑暗中被看见。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他们的光束常指向问题,其余都在一片漆黑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问题没有出现时,手电筒的光束照得更宽,这就增强了意识,使人看到了“问题”的另外一面,从而更加正向积极乐观。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提示我们,大脑是拒绝否定及负面语句的。如在餐馆点菜,如果我们说“不要什么”,服务员不会明白我们要吃什么。用积极的语言回答就会拥有积极的心态。情绪ABC理论也提示我们:“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心理素质较好的大学生大多有一种逆向思考的能力,即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困难背后的正向意义与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正向情绪。

  关键是采取行动以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便会产生喜出望外的激奋心理,从而增强自信心,这又使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成功,即形成“成功—自信—又成功—更自信”的良性循环。在社会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幸福强化效应”。

  只有采取与我们的目标相一致的行动,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充实、有意义。有效的行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与目标相一致的行动。如果你渴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选修一些与人际交往有关的课程或者参加一些联谊会就是有价值的行动,不停地抱怨则于事无补。二是如果之前某项行动曾经有效,就多做一些。比如,每工作两小时,就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或者闭目养神三分钟,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让我迅速获得心灵的平静。三是小步子迈进,以引发大的改变。大多数人认为,一个重大、严重和复杂的问题需要长时间且巨大的改变才能解决。这种信念会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殊不知,小雪球滚下山坡后会形成巨大的雪球。所以,最可贵的是开始一小步的行动。

  关照当下是接纳现实走向未来的驱力

  心理素质良好的大学生都富有幽默感,有朝气,学习效率较高,不会纠结在过去的痛苦中,更不会担忧还没有发生的未来,能够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关照当下,就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现在,通过选择有价值的行动来引导自己,并不断获得目的和意义感。美国科学院院士马库斯·赖希勒的研究发现,大脑中有一个DMN(Default Mode Network)机能。DMN是一项默认功能,即使你在休息,大脑中的DMN还在努力工作。令人无法忽视的是,这种默认功能会消耗掉大脑60%—80%的能量。更令人意外的是,抑制DMN消耗能量的关键是专注一个目标。当大脑专注于某个事项时,DMN的功能会被抑制。任务越困难,抑制的程度越高,也就是越能减少能量的“怠速”消耗。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能够很专注地处理手头任务,就有可能比无所事事及多目标状态更省能量。这一发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专注于当下更能使人幸福。

  心理素质不良的人容易陷入负性情绪之中,难以看到解决问题的资源。人在恐慌、焦虑等情绪下,会出现认知狭窄,会对危险和负面信息过于敏感,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资源。心理素质较好的人,不是不会遇到困难,而是有一种未来思维,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想得开”。当我们具有开放性思维时,就会更具有创造力,以便解决当下困难。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想象你在路途中遇到了障碍,跨越它有三条路线,假如所有的条件都一样,我们自然会选择用时最少的路。假如还有一条更近的路,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它。情同此理,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也会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透过未来看现在,可以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让人在绝境中看到希望,在困难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五关”来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借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立足中国文化情境的一种具体应用,对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系华东交通大学心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