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进化视角审视学科融合
2021年06月18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18日第2189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陈禹同

  进化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永恒命题,人们对它如何塑造了人类的今天,又将如何书写人类的明天充满好奇。近日,《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推出了“文化进化的基础”特刊,从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个视角解读文化进化。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也是人类进化研究领域的常态。部分文章作者向本报记者介绍了该领域的跨学科特点及自身学术实践经历,并分享了其学科融合历程,为广大研究者提供了参考借鉴。

  跨学科色彩鲜明

  人类进化研究者是学科融合的先行者与实践者。在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下,如今的人类进化研究内涵丰富、跨学科色彩鲜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文化进化中心研究员弗雷德里克·詹森(Fredrik Jansson)告诉记者,人类进化研究不仅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界限,还为社会科学各学科发掘了共同的基础和共通的语言,让不同学科之间能更好地交流,并对彼此领域取得的成果加以利用。得益于此,我们才有机会探讨更为宏大的问题,如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人类的禀赋来自何处、人类的思想和行为又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我们所追寻的答案不必受限于特定的环境,因为针对特定环境的研究往往需要将与所研究现象相关的事物视作既定的。相反,人类进化研究可以深入探究产生某种现象的基础机制。

  法国图卢兹高等研究所研究员曼维尔·辛格(Manvir Singh)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人类进化研究的主要特征是在研究问题上具有同一性和在具体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上具有多样性,且二者相互作用。人类进化研究指向一个共同的问题:人类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的?但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全面整合来自各个学科的洞见。英国灵长类动物学家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关于烹饪熟食和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中重要性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中至关重要:它为人类提供了更多能量,促进了人类脑容量的扩张并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理结构。不过,要想了解人类到底是如何掌握火的用法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人类物种的文化性,即人类是如何变得更加依赖社会学习,人类文化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复杂的。也就是说,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需要综合生理学、生命史学、进化心理学和文化进化等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人类是由自然选择塑造而成的有机体,有着与众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独特的生理机能,也有着深刻的合作精神和对文化的独特依赖。要想解释人类为何呈现出现在的状态,就需要集合人类的所有特征,并思考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联系的。

  在学术实践中推进学科融合

  跨学科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人类进化领域的研究者在自己的学术活动中能够充分参与学科融合实践。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心理学讲师阿尔贝托·阿瑟比(Alberto Acerbi)对记者表示,进化研究的一大贡献是为社会科学各学科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阿瑟比试图将这个框架应用到一个与所有人密切相关的话题上——数字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发展。这项研究涉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和传媒学的内容。在阿瑟比看来,尽管研究者个人不可能充分掌握所有学科的专业知识,但有一个可应用的通用研究框架是很必要的,这也是当前社会科学领域的关键性发展。

  詹森目前正在研究人的思想观念分化问题,即人们是怎样分属不同阵营并产生截然不同观念的。虽然听起来像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但它实际上与多个学科都密切相关。要确定分化隔离过程的基本原理,应将人看作简单的粒子,并使用物理学模型,同时赋予这些粒子更多的“人类属性”。解答人们如何应对和处理新信息的问题,需要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的在场,而人的心理偏见和认知工具又是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的结果。此外,流行病传播模型可能会增进我们对信息的人际传播的了解,但人们选择的交际对象和信息获取途径既受到社会网络的制约,又在进一步塑造社会网络,这又需要回归社会学。这些个人层面的互动最终会对公共话语产生影响,并反过来影响我们作为个体所接收到的信息,可见政治学也与之相关。在一个分化明显的现实社会,有些人拥有正确的知识,而有些人则有错误的信念,这就引出了一个关于认识论的哲学问题:知识从何而来?因此,哲学思维也可以助力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研究课题。

  有趣的是,詹森本人是一名数学家,他发现数学语言可以帮助以上这些学科的研究人员在避免歧义的情况下交流有关问题的假设,并确定解决问题所面临的实际挑战。

  汲取学科融合经验

  人类进化研究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天然需要较高的学科融合水平,这虽然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但在各领域都积极挖掘跨学科研究潜力的今天,它无疑能提供不小的参考价值。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迪特尔·卢卡斯(Dieter Lukas)在采访中表示,与地方群落的协作是人类进化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之一。由此产生的研究项目通常是跨学科的,因为它要求研究人员了解地方传统,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回馈效应,即争取让研究转化为对当地群落有益的叙事或行动。卢卡斯认为,这一转向提醒我们,在思考研究项目的意义时,不要拘泥于学术视角,还应关注更深远的影响,这有助于使跨学科团队中不同成员的角色和贡献更加清晰。在跨学科团队中,研究人员一般需要事先熟悉其他学科的术语和定义,但要让所有成员对定义描述达成完全共识,不仅很难实现,还会影响项目进度,而且不是研究的真正目的。跨学科团队在交流上的目标是互相理解其他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在表达什么,而不是强求成员以特定的标准方式说话。

  辛格认为,人类进化研究为其他领域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它忽略学科界限,由问题驱动,从而充分激发洞察力。研究人员当然会各有所长,但人类进化研究形成的最佳模式是从问题出发,再使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工具来回答问题。

  詹森也同样强调了问题意识。他认为,当一个研究者想回答自己领域内的问题时,来自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可能已经在相关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突破,这本来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好机会,但却因为缺乏跨学科的交流合作而错失。要想在解决学科间相互关联问题、应对未来人类挑战时尽可能少地受到学科壁垒的限制,我们需要携起手来,群策群力,找到实现跨学科交流的共同语言,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