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欧盟科研合作面临严峻挑战
2022年06月27日 0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27日第243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悠然 实习记者 沙芳兵

  “地平线欧洲”是当前欧盟重要的科研和创新资助计划,预算达955亿欧元,周期为2021年至2027年。该计划旨在通过促进欧盟成员国间的科研和创新合作来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强欧盟的竞争力并刺激经济增长。当地时间6月8日,英国科学、研究和创新政务次官乔治·弗里曼访问欧盟总部时表示,强大的科学对经济和地缘政治安全愈发重要,希望欧洲科研和创新领域支持英国参与“地平线欧洲”。英国“脱欧”后与欧盟达成协议,将继续在“地平线欧洲”框架下开展合作。然而,由于英国与欧盟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双方仍在就英国如何参与“地平线欧洲”进行谈判。

  英国科研经费受到严重影响

  数十名英国科研人员在年初时获得了欧洲研究委员会的资助,但该资助已于6月8日终止。目前有两种避免经费被取消的途径,一是英国正式参与“地平线欧洲”,二是经费接收者前往欧盟成员国或“地平线欧洲”合作国按原计划从事研究。此外,受欧洲研究委员会小型“启动经费”资助的140余名英国科研人员也被告知,如果不满足欧盟规定的条件,他们的经费将被取消。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称,根据法律,欧盟不能为非欧盟成员国或非“地平线欧洲”合作国境内的科研机构提供科研资助。通过“地平线欧洲”申请到经费的英国科研人员需要在6月29日前作出前往欧盟工作或放弃经费的决定,已被取消的经费无法恢复。

  6月8日,英国剑桥大学副校长斯蒂芬·J.图普在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演讲时称,英国与欧盟在“地平线欧洲”上的争端已经给剑桥大学带来冲击。“由于英国未被获准参与‘地平线欧洲’,导致剑桥大学的一名天体物理学家不得不离开泛欧科研项目的领导职位。6月初,受欧盟科研经费资助的剑桥大学比较认知实验经费已枯竭,实验室很可能将于7月关闭。”

  弗里曼表明了英国在参与“地平线欧洲”问题上的立场,但未与欧盟正式会谈。他呼吁欧盟与英国达成协议,在今年夏天结束前,如果英国与欧盟关于“地平线欧洲”的协商还未取得进展,英国将考虑实施自己的“替代计划”。“替代计划”将效法“地平线欧洲”,但具体如何运作尚未明确。多数人认为,协商取得积极成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同时,英国制定实施独立于“地平线欧洲”的类似计划,也将是极其困难的。

  6月初,英国大学协会向欧盟委员会致信称,英国不参与“地平线欧洲”对英国和欧盟都是巨大损失。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称,欧盟依然承认英国和欧盟都能从科学、研究和创新合作中受益,但英国“脱欧”确实对科研合作造成了困难。

  重视和捍卫国际科学合作

  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科研政策教授詹姆斯·威尔斯顿看来,英国政府或许能找到“替代计划”的资金来源,但脱离“地平线欧洲”将给英国的学术声望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地平线欧洲”是一项国际性的计划, 成功申请到欧盟提供的经费能提升科研人员及其国家的学术声望。有学者认为,如果无法参与“地平线欧洲”,英国作为全球科研人才流动目的地的吸引力将受到重创。

  图普提醒,如果无法打破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僵局,资深英国科研人员可能选择出国工作。英国一直吸引着全球优秀科研人才,现在与欧盟有大量合作且拥有大笔科研经费的学者却正在考虑离开英国,英国第一次面临着人才流失的真切风险。

  弗里曼提到,如果英国不能参与“地平线欧洲”,还有机会与以色列、日本等国开展科学合作。但是,以色列已经加入“地平线欧洲”,日本以及韩国、新西兰、加拿大也已经就参与“地平线欧洲”与欧盟开展会谈。

  “过去几年里,我们一直担心英国‘脱欧’后将面临与欧盟的连通性减弱、科研人员流动性下降、科研经费缩水等问题,现如今,这些担忧正在变为现实。”图普感慨道。

  英国和欧盟国家的多位知名科学家在2月发起了“坚守科学”在线签名活动,呼吁欧盟和英国政府尽快达成协议,以便欧洲科研和创新主体开展开放、无障碍的合作。然而,前景不容乐观。在过去近50年间,英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的科研人员互相促进,双方都受益巨大。如果英国与欧盟的谈判破裂,这可能成为欧洲科学合作遭遇过的最大挫折。

  《自然》杂志6月21日发表社论称,科学和知识的繁荣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科研和知识生产不应被政治紧张局势、分歧和冲突阻碍。但现实未必如此,英国“脱欧”导致国际科学合作受阻这一事件就是证明。随着全球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所有科研人员应加大努力维护和推动科学合作。任何行动都不是“过于微小”的,如果科学界团结一致,即便没有正式协议,科学合作依旧能够继续发展。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