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专业学术研究——访伊拉克智库“智慧宫”历史研究院院长海德尔·塔米米
2023年07月24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24日第2697期 作者:本报记者 练志闲

  中国和伊拉克分别是亚洲东部和西部两个著名的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密切的交流。从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到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和伊拉克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开展了密切的合作与交往。就中伊文明的交往历史与现代合作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伊拉克智库“智慧宫”历史研究院院长海德尔·塔米米(Haidar al-Tamimi)。

  中伊文明交流历史悠久

  塔米米表示,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和中国文明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二是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和书写系统;其三是致力于推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早在公元8世纪,在阿拉伯民族的治理下,伊拉克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并于762年将巴格达设为首都,自此这个国家开始慢慢形成。塔米米告诉记者,中国和伊拉克的关系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以中国为起点,穿过中亚、西亚延伸到地中海沿岸,经海路到欧洲。伊拉克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有商人、居民之间的直接交流,也有商品贸易之类的间接交流。中世纪时,伊拉克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贸易中心,每天市场上都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与丝绸,伊拉克的彩色瓷砖、纺织品等产品也出口至中国。商品贸易将两个相隔甚远的文明连接在一起,成为两个文明之间文化与社会交流的基础。

  最初,伊拉克与中国的交流与联系只在经济往来范围内,许多阿拉伯商人和学者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迁徙、定居。随着人们打破地理界限,逐渐在生活中拉近距离,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科学甚至宗教联系也开始加深,这一点在伊拉克和中国之间的交往历史中非常明显。中伊双方在加强文化和社会交流上做出了多种多样的努力,翻译是其中一项突出的内容,许多汉语和阿拉伯语书籍互相翻译传播至对方国家,特别是哲学、历史和医学方面的书籍,为两个文明开阔了视野。

  毫无疑问,伊拉克和中国之间的密切交流一方面要归功于双方古老的历史;另一方面,双方也都期待着这样的关系能帮助彼此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下看清世界及地区形势。塔米米认为,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因此一直保持着密切交流并延续至今。中国与伊拉克广泛的商业和经济关系延续了几个世纪,并展现出将交流与合作扩大至其他领域的强烈愿望。事实也确实如此,双方的合作交流逐渐延伸到社会、文化、科学甚至艺术方面。这些交流与合作是“智慧宫”学者经常讨论的重要话题,学者们充分认识到中伊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探索如何进一步推动。

  塔米米表示,无论从文化还是社会方面来说,交流都是一种积极的现象。人们本身就有与他人交流的内在倾向,出于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好奇,人们会交流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并借鉴应用、从中受益。为了追求共同利益,不同的文明与民族开始沟通,逐渐减少了偏见与分歧。

  “一带一路”倡议绘就亚洲新愿景

  伊拉克面临着复杂安全挑战,中国始终支持伊拉克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也是中国对世界上所有国家与民族的立场。20世纪上半叶,伊拉克摆脱外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后,开始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伊拉克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之一,自此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正式开启。近代以来,中伊关系在外交、文化、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塔米米认为,中国积极绘就亚洲新愿景,致力于改变亚洲面貌,这是建立在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项目——丝绸之路上的。为了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前者旨在通过建设港口、公路、铁路和工业园区来增进洲际贸易联系;后者包括在欧洲、亚洲、中东、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新的形式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加紧密,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框架,呼吁亚洲和世界各国加入该倡议,并将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途径。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累计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而且这个朋友圈不仅有亚洲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德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愿意参与其中。

  塔米米表示,从“一带一路”的规划来看,中东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在六条经济走廊中,有一半途经中东和阿拉伯国家。塔米米认为,中国支持中东国家战略自主,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中国关心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地区安全稳定,使道路、铁路、港口、通信系统等能够顺利、安全地运行,并准备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中国希望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

  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

  2015年12月,中国和伊拉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伊的交流与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相关数据显示,伊拉克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于经常性支出,缺少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一带一路”倡议便带来了转机,因为伊拉克拥有石油,需要建设资金,而中国可以帮助其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通过陆路和海路建立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商业连接。伊拉克已成为这些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3年以来,伊拉克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能源参与的第三大合作伙伴,仅次于巴基斯坦和俄罗斯。中国参与建设的电站、水泥厂、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对改善伊拉克人民的生活水平作出重要贡献。塔米米表示,中国有效地参与伊拉克的经济重建,为更多合作与交流铺平了道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伊拉克获得了许多历史机遇,让伊拉克开始实现和扩大国家经济多样化,在交通、商贸、文化、旅游等多方面获得发展,逐步摆脱几乎完全依赖石油出口的经济模式。

  中国已成为伊拉克最重要的贸易、能源和建筑伙伴之一,安卡拉中东研究中心(ORSAM)的伊拉克研究员塞尔坎·卡利斯坎表示,他在与伊拉克精英阶层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与建设表示钦佩,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比其他国家更有吸引力。

  未来,中伊应将经济、科技、文化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使两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长久。对此,塔米米从学术等方面提出了五条发展建议。第一,根据过去丰富且翔实的记录展开扎实的科学研究,回顾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领域的中伊关系与合作交流。第二,伊拉克努力维护主权和建立一个保持持续稳定和发展的政治制度,中国对此表达了充分的支持,二者应在该方面达成共同的愿景。第三,研究如何增加中国政府对伊拉克政府及其各种机构的科学与技术支持计划,以提高行政机构、生产机构和私营部门的效率和透明度。第四,增加学术项目和研究资助,研究中国加强与伊拉克文化交流与连接的途径和机制,加强中国与伊拉克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学术经验;推动民众外交(popular diplomacy),让伊拉克社会各阶层都能了解两国的发展状况,包括科学和文化领域,以及中国经验的现代性和中国发展的影响。第五,提出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专业学术研究,并对这个项目的经济、政治、社会和其他方面展开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伊拉克将一直是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追溯、回顾那些将中国与伊拉克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并在各个领域和部门筹划未来的大型项目。塔米米表示,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积极一员,对伊拉克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伊拉克学者希望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和扩大两国各层次的双边关系,为伊拉克的经济发展开辟广阔而多样的前景,并加强其科学和文化发展。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