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江南宣卷的复兴与传承
2019年08月12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2日第1754期 作者:史琳

  江南宣卷是江南地区古老的民间曲艺,它滥觞于古代的佛教音乐,来源于唐代的变文俗讲,产生于两宋之际,兴盛于明清时代,和评弹并称为江南两大曲艺。江南宣卷的说唱文本以“七言句式”为主,散韵相间、讲唱结合,曲调以佛调和江南小调为主,调性都是民族五声正音阶,吴侬软语,委婉动听。作品内容大多围绕扬善抑恶、睦邻友善等主旨,不但具有音乐文学的艺术性,更具有民间艺术的娱乐性与教化性。

  宣卷传承的多样化呈现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与转型过程中,江南宣卷与其他古老艺术门类一样,面临着受众减少、艺人断代、创作衰微的困境。2001年,我国制定的“非遗”政策是场及时雨,使宣卷艺术全面走向复兴之途,江南宣卷陆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与市级“非遗”保护名录。近年来,在政府机构、“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宣卷艺术爱好者及专家学者的多方努力下,江南宣卷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方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在传播平台建设、传统作品整理保护、创新创作与演绎推广、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等多个层面都取得了明显效果。正是基于这种多样化的传承发展模式,古老的宣卷艺术得以在新时期焕发勃勃生机,这对于当前的“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为江南宣卷的主要发源与传播地域,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政府机构近年来非常重视“非遗”传承平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卷展演与学术研讨活动,为新时期的江南宣卷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9年至今,江浙沪“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在昆山举办了五届“江浙沪宣卷学术研讨会及邀请赛”;2014年,国家“非遗”中心及江苏省文化厅举办了“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及节目展演”;201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等单位举办了“上海浦东·全国宣卷传承论坛”及“‘周浦杯’全国宣卷学术邀请赛”;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来自国家“非遗”中心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扬州大学车锡伦、北京大学陈泳超、台湾彰化师大丘慧莹、南京大学高国藩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为宣卷艺术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开展研讨。

  上海、苏州、常州、无锡、绍兴、嘉善等地的宣卷文艺团体推出一大批广受欢迎的经典作品,如:常州市、无锡市等“非遗”中心的传统宣卷《梁皇宝卷》《卖花龙图》等;对传统宣卷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的上海浦东周浦镇的《都市里的女村官》、绍兴柯桥区“非遗”中心的《票》、锦溪镇文体站的宣卷表演唱《锦溪湖荡有名声》等;太仓、同里、锦溪等地创编的紧扣当今时代特征、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社区温馨家》《乡下街上人》《幸福新家园》等节目。

  不少学术研讨会还进行宣卷论文和新编宣卷作品的出版发行,如:《江浙沪宣卷的保护和实践》《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论文集》等,使江南宣卷在传承中得到很好的发扬,为新时期江南宣卷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在全社会层面引发反响。

  传承群体对宣卷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作为“非遗”传承的核心群体,一大批国家及省、市级传承人,对于新时期的传统文化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引领与表率作用,他们的贡献不仅在于专业技艺的传承发展,更在于文化理念的推广普及。

  在当前江南宣卷的传承发展过程中,许多传承人长期从事历史文献、经典作品的搜集整理与宣传介绍,极大地促进宣卷艺术的普及推广。如江苏省“非遗”传承人包立本,亲自搜集、整理了80多种、100多册自清道光年间至民国初期珍贵的常州宝卷文献,其中清道光九年(1829)手抄的《还珠宝卷》等品种均为全国孤品,并已入选《中国宝卷总目》。同时,他还对常州宝卷、宣卷当前重要传承人分别作了采录、拍摄、存档,编撰、出版了影印本《常州宝卷·第一、第二辑》,还把常州宝卷馆、天宁区文化馆作为传习所,不定期进行讲座、表演等传承活动。

  再如省级“非遗”传承人余鼎君,把讲经(宣卷)看作是一种提高道德修养的文化活动,一生致力于宣讲第一线和宝卷的收集与研究活动,由他编撰的《余氏佛祖宝卷》于2007年出版,并经常熟广播电台报道,使沉寂在民间的常熟宣卷开始复苏;他发表在《妈祖与民间信仰》上的论文《江苏常熟的讲经宣卷》,得到美国研究宗教专家的高度评价;他收集的宝卷有400多种,其中有不少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文学卷》;他还用简谱记录宣卷曲调,并汇编成《馀庆堂宣卷曲谱》,被《中国常熟宝卷》收录;他修正旧宝卷、创编新宝卷,出版了《和谐常熟宝卷》《馀庆堂藏本选》,中国宝卷研究专家车锡伦赞其“推陈出新 利乐有情”。此外,他还多次带领自己的宣卷班参加大型展演并获奖,2013年被常熟市文广新局授予常熟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薪传奖”。

  相对于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而言,民间艺人、宣卷艺术爱好者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群体,他们扎根基层,熟悉百姓生活,拥有与其他专业人员不同的艺术视角与表述方式,在宣卷艺术的社会普及与改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知名民间艺人鲍益良,虽年逾古稀,仍对江南宣卷的传承创作饱含热情,视传承与推广“非遗”为己任。他扎根民间,记录居民真实生活,创作反映新时代新风貌,深受群众喜爱,而且群众能唱、能跳、能演,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作品。此外,他还自费组建淀山湖民俗文化艺术馆和淀山湖艺术团,组织举办六届商榻阿婆茶文化艺术节,他带领宣卷队,在茶场里、在庙场上、在打谷场上为基层群众公益演出,广受好评。他的宣卷作品《麦钓情》《静音花》《送香茗》《田螺姑娘》《报春花》等,在上海浦东·全国宣卷传承论坛及“周浦杯”全国宣卷学术邀请赛、江浙沪宣卷交流会等活动中展演并获奖。

  昆山文化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杨瑞庆,自从40年前邂逅锦溪宣卷后,立即被它的迷人曲调所感染。1984年,他率先将宣卷唱腔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作的《天堂哪有人间好》代表苏州地区进京,在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初次创新成功,给予他极大的信心。近年来,他不但编曲,还创作与时俱进的新文本,使锦溪宣卷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欢迎。如宣卷对唱《老俩口搬家》、宣卷歌舞《锦溪的桥和锦溪的窑》、宣卷群唱《摇起快船唱宣卷》、宣卷表演唱《家有好官》、宣卷说唱《自作自受》、宣卷和快板《导航》……由于唱腔设计和表演形式上的创新,获得了当地百姓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著名的宣卷艺术爱好者、乡土文人、曾任中共靖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靖江市文联主席的黄靖,在退休后全身心致力于弘扬宝卷文化。他的宣卷研究与作品创作,从民间文学入手,涉及宗教、民俗、文化史等诸领域。其代表著作有《宝卷笔记》《宝卷民俗》《解读靖江宝卷》《中国活宝卷调查》等,参与编辑《中国靖江宝卷》,统筹编印《靖江宝卷研究文献资料第一辑》,做客靖江电视台专栏节目《靖江讲经》等,大大改善了靖江宝卷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尽管成果丰硕,黄靖并不满足,正筹划实施三件事: 研究写作《中国活宝卷研究》,编辑出版《中国靖江宝卷》续集,采访写作《佛头张东海》,为国家级传承人张东海立传,等等。黄靖先生年届古稀,却壮心不已,决心为靖江乃至全国宣卷艺术的传承发光散热。

  近年来,江南宣卷也吸引了国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研究员的白若思,身为俄罗斯人,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研究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他认为宣卷的历史、文化价值很高。近年来,他考察了很多民间宣卷脚本,也观看了很多宣卷的现场表演,发表20多篇江南宣卷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出版两部俄文、英文专著,主持香港何鸿毅基金会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项目“海外藏中国宝卷整理与研究”与“太湖流域民间信仰类文艺资源的调查和跨学科研究”,等等。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江南地区宣卷的文化语境与社会功能分析、明清时期宝卷文献与当代宣卷活动的关系等。其中不少论文被收入A&HCI、Scopus、SCI、JSTOR等国际学术数据库,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宣卷艺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宣卷艺术的多角度研究”(18YJAZH07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苏南吴方言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与研究”(2017ZSTD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