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翻译模式成为影视走向世界新尝试
2021年01月22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22日第2096期 作者:朱一凡

  2019年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上映时遭受了“冷遇”。笔者翻阅了北美知名影评网站,发现《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的受众主要是海外的华人和少数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懂中文的外国人,而对于完全不懂中文、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观众而言,共同的印象就是“难懂”。从故事主线的演进到哪吒的性别问题,外国观众表达了各种困惑。究其“难懂”的原因,一方面是翻译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导致译文的不如意,而更重要的是外国观众对中国神话的陌生,对中国式叙事方式的不适应。《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善恶对立叙事手法的突破闪烁着中国传统哲学对阴阳统一、对立和互化的独特理解,对于不了解这一点的外国观众而言感到困惑并不足为奇。

  数年前登陆北美主流视频网站Netflix的《甄嬛传》同样遭遇了中西传统和中西叙事的冲突,76集的制作被删减成了6集,故事也从原来的顺叙改为以老年甄嬛回忆来开篇。为国人津津乐道的宫斗戏大为缩减,原本不是主线的情感戏却得以突显。

  那么,中国的影视作品是不是必须放弃自己“讲故事”的方法,方可“走出去”呢?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其一,削足适履“走出去”的影视作品未必会真的受到外国观众的认可,《甄嬛传》就是一例。其二,西方的影视作品在最初进入中国时并没有经历过类似的改造,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人已经熟悉了西方作品的叙事方式,了解了西方的思维传统。观看西方影视作品已然成为中国年青一代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甚至拥有众多拥趸。其三,中国影视作品要“走出去”并非只是进入北美和欧洲,而是要走向全世界。不同区域文化传统的迥异,决定了没有普遍接受的思维方式和叙事方式。因而,中国影视作品要真正“走出去”,关键并非是如何迎合外国观众的观看习惯,而是在不断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的前提下,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各地输出中国的影视作品,不断培养各个地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观众群。这就意味着海量的影视翻译的需求,以及多个语言翻译队伍的参与,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机构、公司或团体可以承担这样的翻译量和翻译需求。然而,这样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却在近些年兴起的新媒体平台Rakuten VIKI(以下简称“VIKI”)上得以实现。

  VIKI是广受欢迎的亚洲影视多语言服务网站,自2007年成立至今,已颇具规模,全球用户已突破10亿,平均月访问人次4000万。VIKI网站是以众包翻译模式运作的影视平台。所谓众包翻译,也被称为“社区型翻译”和“蜂群式翻译”。正如它的别称,众包翻译模式下,世界各地的翻译爱好者像蜂群一样迅速集合到网络共享平台,协作完成工程量巨大的任务。观察VIKI平台上的热门剧集,不难发现,不少剧集都被翻译成了十余种语言,其中不仅包括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大语种,也包括印尼语、意大利语、日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泰语、土耳其语、菲律宾语和越南语等小语种。据VIKI的官方统计,该平台涉及的翻译语言竟达170多种。从发布的弹幕和评论的语言来看,观众也是不仅限于说英语的人群,还有法语、西班牙语、韩语等多语种的观众群体。这些众包翻译模式下的影视作品何以得到不同语言背景观众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影视作品“走出去”,我们是否可从VIKI网站的众包翻译模式中得到启发?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VIKI网站众包翻译模式的运作方式。

  VIKI网站上的剧集分为正在开放翻译和已经翻译锁定两种。对于开放翻译的剧集,允许所有注册用户把其翻成自己喜欢的语言。VIKI在技术上实现了对时间轴的切分,允许多个用户在线编辑字幕,通常每一部剧集会有超过500个用户参与翻译,平均每个单词都被编辑5遍以上,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字幕的准确性。同时,每部剧集都有担任频道管理的人,当字幕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后,管理者就会锁定字幕。

  除了个人志愿者,VIKI平台上还出现了一些字幕组形式的参与者。比如热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汉英翻译字幕组为Gone with the Shirt team,含频道管理员2人、字幕分割员10人、字幕翻译员11人、编辑2人、语言协调员3人、页面设计员1人,有较为严密的组织形式。除此之外,也有阿拉伯语、泰语、印地语等地区的字幕组。这些参与字幕翻译的志愿者人数众多,背景五花八门,大多是未受过专门训练的普通观众,但具备了一定的双语能力和知识,他们有的是出于对某一类题材影视作品的共同喜爱而临时参与翻译,有的则因为工作语言相同而结成兴趣小组,参与多个翻译项目。正是因为这些业余爱好译者的出现,才使不少优秀的中国剧集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十余种甚至二十余种不同语言的字幕版本,试想一下斯洛伐克语版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不是很有趣?

  VIKI网站上翻译项目的质量管理一般由项目组织者负责,以共同爱好为基础形成的翻译社区是众包翻译活动的外在组织形式。由于翻译社区是以自愿为原则的松散组织,因而翻译项目的组织者并不像传统翻译模式中那样用统一的翻译原则来规范译者,而是依靠线上合作和群体智慧来保证质量。在译者社区的翻译“流水线”上,译者、审校、协调员通过网络互联的方式反复不断地打磨译文,整个翻译管理过程是扁平化的,较传统的翻译项目而言,众包翻译的过程更加开放自由。将译者凝聚在一起的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对翻译社区的认同感,这种独特的翻译动机促使社区成员群策群力、相互影响、互相监督,形成了一套隐形的翻译规范。

  比如,参与众包翻译的非职业译者多是出于对影片的喜好而从事翻译,因而在翻译时并不仅仅满足于表达原文的意思,而是将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时常在翻译中将自己的情感立场加入译文,如对正面角色的褒奖和对反面角色的斥责之意溢于言表。译者作为观众和译者的双重身份使这种模式下的字幕翻译具有独特的情感特质,而字幕又通过弹幕和评论与更多的观众产生了情感的互动,这也构成了众包影视翻译独有的魅力。

  传统模式下,译者与观众、读者基本没有接触,译者往往是根据翻译经验和对观众审美的预估进行翻译。翻译完成后作品也还要经过漫长的校对、审核才能和观众、读者见面。观众鲜少与译者直接对话,即使对译文有所赞赏或质疑,也没有与译者直接交流的渠道。但在VIKI的平台上,观众能在评论区即时反馈意见,译者能随时修改已经发布的译文。有时译者和观众还会在评论区就翻译策略进行讨论。VIKI的字幕组时常会根据观众提出的问题对字幕进行即时的修改。由此可见,众包翻译模式下,翻译过程更加动态开放,译文可以随时修改,观众也可以参与到翻译过程中,发挥审校的作用,众包翻译的产品可以真正称得上是群体智慧的产物。

  当然,众包字幕翻译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各类低级错误频发、字幕切分不合理、译文前后不一致等。众包翻译对速度的追求、对翻译任务的多次切分必然会带来一些翻译质量上的问题,但由于影视作品的信息传递不仅仅依赖语言,图像、声音等会在一定程度上补足语言上的缺陷,因而观众对翻译错误的容忍度也比较高,这也是为何众包翻译模式对影视翻译比对文本翻译更具优势的原因。

  中国影视要真正“走出去”,向世界各地输出我们的影视作品,需要浩大的多语种团队的支撑。而现实情况下,仅依靠专业译者是无法满足这种需求的。众包翻译具有时效性强、互动性好、零成本等诸多优势,如能在翻译管理流程上进一步优化,规避现有的一些问题,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案。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