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国际流动力:全球化时代一项关键能力
2022年12月26日 11: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26日第2559期 作者:杨启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以寻求优质教育质量与提高国家教育国际竞争为目标的教育国际化和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交织在一起,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最为突出的特征。
 
  学生全球流动成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趋势

  当前,一些院校为应对全球化挑战,主动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纷纷设计丰富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项目,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积极推动院校学生的跨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实践。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为获得高质量的国际教育体验并开阔自身的视野,主动参与全球交流实践活动,希望通过在全球范围进行多种形式的跨文化旅行与海外专业学习,积累个人学习经验,获得未来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新优势。
 
  在国际教育推与拉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文化的研学旅行与海外专业学习,学生的全球流动现象也日益成为教育国际化最为突出的现实特征。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估计,学生全球流动数量从1993年的130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超过485万人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长到800万人次。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学生全球流动的数量、结构与质量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总体来看,学生在全球范围的流动,不仅在他们未来人生成功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更具有提升人类多元文化理解能力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全球流动现象成为当前教育国际化研究的重要热点问题。但是,作为全球教育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国际学生的公平待遇、校园内的融合、跨文化能力、完成跨文化学业的机会与质量保证等权益,在教育国际化相关研究中却难以获得重点关注。长期以来,受到西方新自由主义与国际教育竞争的影响,学生的国际流动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留学生在东道国的文化适应与调整,面临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挑战,这也成为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制度性伦理议题。
 
  学生国际流动成为一项关键能力

  当今全球化时代,学生走出自己国家与民族文化的舒适圈出国留学,每一个人都有其复杂的国际教育流动的动机与理由,或基于教育,或出于异域文化体验与国际知识分享,或出于今后就业经济方面的期望,或基于对未来人生成功与抱负。因此,在对学生国际化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国际流动的能动性,聚焦国际学生多样化的留学目的,积极与包括学生主体在内的教育国际化中所有利益相关者开展对话,倾听他们在国际流动过程中真实的声音表达。随着学生国际化越来越成为国际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致力于建立具有包容性、合理与完善的学生国际流动支持服务体系,变得越来越迫切。
 
  作为参与全球流动的学生主体,他们在参与全球流动实践的过程中,必将充满着多样性与特殊性的国际流动经历,尤其是他们可能需要在这种不确定的物理、社会与心灵的多层次交错的全球时空流动中,接受异域文化生活与国际教育教学范式的挑战。他们可能面对不同的跨文化调适问题,在饮食、居住条件、学习方式、互动模式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被动接受异域文化,不断完成自我心理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建构与重构。为此,在全球流动中的学生必须具备应对重大磨难、情感压力、文化适应与个人困难的综合能力。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全球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学生的国际教育与学习都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些国际学生需要获得更多的关心、理解并为其提供服务与支持,保障他们在国际流动中的基本权益,让他们更有信心和能力参与到全球流动之中。
 
  目前,尽管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国门,跨越地理空间的限制,参与跨文化学习与教育的流动,但是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却呈现不同的表现。留学或跨文化实习实践,并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全球能力的增长,因为最终的留学效果还与个体的学习动机、学术准备、院校支持及跨文化课程设计等因素有关。换言之,全球学习过程的水平与结果,反映的是参与流动的不同学生主体在全球化社会与空间流动领域的特定能力的差异。
 
  促进全球学生流动的关键能力,需要突破以往国际教育资源分配制度不平等的解释范式,关注全球流动中学生的多样性体验,激发他们作为流动主体的能动性,这是理解当代全球化社会中学生跨越全球地理空间流动的一种重要转向。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全球流动的能力,是一种参与全球学习实践的主体能力,首先需要每一个学生具有强烈的全球学习的良好动机与合理意愿。其次,它是学生迈开脚步主动参与全球流动的行动能力,是学生面临未来全球化的世界走向成功所需的一种可行能力。再次,在全球化时代,每个人在全球空间进行合理自由的流动行为,是一种自由权益。从这个意义来看,学生参与全球流动的能力,应该是政府与社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享有全球跨文化流动的机会和条件。
 
  加强对学生国际流动能力发展的支持

  关注全球流动中的学生主体,促进并发展学生全球流动中的能力,关注跨国教育质量与学生国际教育风险问题,成为全球不同区域教育组织、国家政府、院校机构培养与提升学生全球流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战略与政策选择。形成、提升与培养学生具备全球流动学习生活的机会与潜在能力,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与行动面临的重要机会和挑战。
 
  在学生全球流动能力建设过程中,普遍认为接收国际学生的各国政府与院校教育机构在确保国际学生的权益方面应该担负更为重要的责任,主要反映在政策和监管的方法,以提供对国际学生权益的法律保障与服务支持。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颁布了世界首部对国际学生权益进行全面保护的《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Education Service for Overseas Students Act),旨在形成以保护国际学生利益为核心的教育服务体系。2012年,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从国际学生权益保障的角度出发,指出政府和高校应根据国际学生应有的人身安全、住宿与住房、身心健康、就业与移民、申诉以及隐私等权益提供相应支持与服务项目,以最大限度保障国际学生的人权。在院校国际化教育方面,一些国家通过改革提升国际学生培养的教育质量与增强留学体验服务。在国际组织层面,针对近年来全球快速增长的流动学生群体的权利和福利脆弱性引起的重大关切,欧洲国际教育协会(EAIE)制定了《国际学生流动宪章》(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Charter),规定了一套保护和加强全球流动学生权利的标准,其中涵盖公平待遇、学生在校园内的融合、学习贷款的可转让,以及在签证或收容机构危机时保护学生身份等问题。
 
  展望未来,支持与服务学生国际流动中的能力建设应该成为国际教育新的突破点。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学生全球教育流动与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可能会持久存在,但我们需要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对于维护全球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保持信心。我们相信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世界教育体系将会继续保持开放性,凝聚人类主体价值共识,团结利益相关者,形成一个更广泛的全球利益共同体,让学生们在人类不同的地理空间富有成效地学习生活,并为解决全球性挑战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百余年来国际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BDA220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