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在德国波恩举办
在国家与社会逻辑张力中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2014年06月16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6日第60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放

  原题:在国家与社会逻辑张力中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第二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在德国波恩举办

  【核心提示】6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德国波恩大学应用政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在波恩举行。围绕“国家、社会与市场”主题,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了多学科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6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德国波恩大学应用政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在波恩举行。围绕“国家、社会与市场”主题,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展开了多学科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波恩大学应用政治研究院院长波多·洪姆巴赫在致欢迎词时表示,在21世纪全球化的今天,中德两国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两国必须探寻新的发展道路,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及承担社会责任。第二届中德学术高层论坛的召开,为双方学术界提供了开放对话的平台,有助于深入探讨对两国都适行而有益的方案。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在致辞中指出,中德学术高层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德国波恩大学应用政治研究院共同发起设立,双方各邀请十余位学者共同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跨学科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公布了未来改革的宏伟纲领,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是中国未来改革的现实要求。基于中国此前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中国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与国家、市场三者辩证关系的理解,更好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制度绩效。中德两国是友好国家,都积累了有别于英美的改革经验。学者们汇聚一堂,共同交流研究心得,必将对我们处理共同面临的未来发展问题大有裨益。

  增强国家、市场与社会间互动

  在致力于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原有的国家与社会二元结构分析框架已难以有效解释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发展。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明军认为,在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当代中国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战略工程,各种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系统。现代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实行适度调控,还必须更加重视市场规律,同时,也不存在一个统一或唯一的民主模式。

  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共同构成了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对此,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前州长于尔根·吕特格斯表示,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并没多少本质差别,在发挥政党功能、传播政治理念、实现党内统一等方面,二者是可以协调的。德国战略咨询通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鲁道夫·沙平表示,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市场的角色被清晰地表述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提法令人振奋,为此,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新改革战略,具有极大的理论突破,中国内部有很大的差异性,只有避免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民主发展必须植根国情

  在民主发展模式与推动经济转型关系的讨论中,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诗宗认为,西方民主不是终极的制度形式,国情的差异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不能实行拿来主义,照搬西方模式将造成中国主体性的丧失,并遭遇诸多难以解决的现实困境。

  德国联邦安全政策学院主席汉斯-迪特·霍伊曼认为,中德尽管有诸多差异,但是相互学习和彼此尊重非常重要。民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不过德国民主进程中的全民公决、政党间在国家发展重大议题决策中相互制约造成的民主低效,以及公民政治参与所显现出来的政治冷漠等问题,始终难以根本解决。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金太军认为,伴随中国以增量利益生长为标的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存量利益均衡分配为旨归的改革正成为议论热点,并相应聚集到行政体制改革和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上。

  中小企业发展急需科技研发助力

  德国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成为了与会者关注的焦点。波恩莱茵-奇格高等学校经济系主任克劳斯·戴默勒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转变职能与各类金融机构及社会力量功能互补,解决了融资难题;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市场体制推动了中小企业与客户需求相结合,实现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开发产品市场,激发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从而成为德国经济发展中的“隐形冠军”。

  对此,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姜安表示,以现代国际体系为研究背景,分析国家主权、社会主权和市场主权问题,梳理和考量民族国家市场主权的意义、影响及其相关对策,提出更科学的国家治理模式和发展体系,可为我们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考察企业与市场关系提供更加广阔的研究视角。

  正确发挥社会监督职能

  会上,有关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讨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支庭荣提出,在中国语境中,针对社会化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以及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需要从“舆论场”的概念出发,正确处理中国当下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复杂互动。沙平则认为,当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正在遭受媒介作为第四权力的侵蚀,这是非常危险的现象,直接影响政府与政党的政治信用高低。究其原因是资本增值收益原则在参与各类型的新闻表达,操纵了新闻自由的价值判断。洪姆巴赫认为,不能盲目肯定媒体的全部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崛起时代,媒体新闻传播的真实性严重下降。有关各类权力和权利的边界的讨论将有助于深化本届论坛主题的认识。

  在论坛总结发言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孙麾强调,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并不是先确定一个仿效西方样板的制度框架,而是大胆闯,摸着石头过河,在全面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中逐步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这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中德两国都在积极探索国家、社会、市场的均衡发展和协调互动,应该是现代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维度。

  此次论坛的召开,是中国学术界和德国政界、商界与学界深入交流的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积极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