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拉美学术高层论坛在巴西圣保罗召开
2014年04月09日 15: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第379期 作者:本报记者 焦兵

  巴西圣保罗当地时间11月7—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拉丁美洲研究所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圣保罗拉丁美洲纪念馆合办的首届中国—拉美学术高层论坛——“未来20年的中国和拉美:行为主体及其角色”在圣保罗拉丁美洲纪念馆举行。来自巴西利亚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智利圣地亚哥大学、智利安德雷斯·贝洛大学、阿根廷科尔多瓦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人民日报社巴西分社、中国恒源祥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机构的约30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拉美纪念馆主席若昂·巴蒂斯塔·安德拉德(Joao Batista de Andrade)、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路易斯·安东尼·保利诺(Luis Antonio Paulino)、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中国驻巴西使馆临时代办祝青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

  最近十年,中国与拉美的关系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中国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等国相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双边高层互访不断;中拉经贸关系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对拉美的投资空前提高;中国与拉美主要大国在“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联合国气候大会等国际多边场合加强磋商、相互支持。今天,拉美在中国外交议程上已经占据非常显要的地位,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外交布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中拉关系的深入发展,展开了坦诚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和讨论。

  全球治理上的战略合作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社会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如世界经济复苏、气候变化治理、联合国改革、国际货币体系调整等。中国和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国家作为国际新兴力量,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政治诉求,中拉理应加强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

  郑秉文强调,中拉加强在全球治理论坛中的合作应成为中拉合作的新议题。他指出,中拉关系存在双边与多边发展失衡的问题。新世纪以来,中拉双边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呈现跨越式发展,但中拉在全球治理论坛上的共识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全球治理对话机制。然而,中拉共同的身份认同和利益交融,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表现在双方都希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都更关注和平与发展议题;都希望加强和完善国际法及国际规则,加强联合国等国际多边论坛的作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反对发达国家的制度霸权;都反对西方国家强加给他们的各项“义务”。

  巴西前驻华大使、巴西利亚大学教授卡洛斯·恩里克·卡丁(Carlos Henrinque Cardim)则强调了中国和巴西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上的合作。他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应该扩大,希望巴西能在世界各大议题上阐述自己的主张,希望中国和巴西在更多的国际论坛上进行交流与合作,使巴西成为“热带的中国”。

  人文与社会领域的密切交流

  当前,中拉合作主要集中于经贸领域。2001年以来,中拉贸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中国已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以及巴西、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相比之下,中拉在人文与社会领域的合作还较为滞后,许多与会学者都提出中拉应如何加强文化、体育、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智利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Fernando Reyes Matta)指出,中国目前正在制定软实力发展计划,将GDP的5%投资于文化产业,中国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文化力量。文化产业是中拉合作的一大新兴领域,中拉双方都应该思考如何制作本民族的文化产品进而传播给对方,以加强双方的相互了解。保利诺认为,中国和巴西的合作不仅包括原材料、贸易和投资,而且需要将广义文化上的合作纳入其中,诸如翻译出版、培养巴西学生和学者学习中文、对中国足球运动员的培训以及双方大学间的交流等。

  福建师范大学美洲史研究院教授王晓德反思了中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文化差异性和语言障碍限制了中巴关系的发展,中巴两国的交往不是缺乏高层互动,也不是缺乏投资资金,而是缺乏能够有效推动中巴文化交流的人才。因此,培养大量的“巴西通”和“中国通”是促进双边关系又好又快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研究中心秘书长周志伟指出,加强彼此间教育机构和智库的交流与合作是深化中巴关系的重要一点,例如相互承认对方的学历,加强合作研究、合作出版和资源共享,拓宽交流的渠道。人民日报社巴西分社社长吴志华则建议,扩大两国记者间的交流,采写反映两国真实国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

  社会政策上的相互学习

  从20世纪50年代起,拉美许多国家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到6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全面起飞”,创造了所谓的“拉美奇迹”。然而,伴随着这种快速增长出现的是,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贫民窟大量涌现,对外负债累累。此后,拉美国家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问题上做了许多探索。当前,中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在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突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问题。因此,此次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就中国和拉美如何解决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王利民分析了中国从2001年到2011年的增长为什么是一个迈向更公平的增长。他用生存权、就业权、迁徙权、市民权、发展权和福利权给予了解释。在生存权上,这10年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6700万人;在就业权上,实现了更多的就业,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10年中城市共吸纳就业1.2亿人;在迁徙权和择业权上,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外出农民工已达1.5亿人,本地农民工9400万人,10年中农村就业劳动力减少8100万人,农村从事非农产业增加5500万人,城乡收入差距自2007年后缩小;在市民权上,建立了城市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城市中农民工及第二代获得了更多城市户籍人口享有的权利;在发展权上,这10年区域差距逐渐缩小;在福利权上,2011年城乡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各级财政大力支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制度。

  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所副所长马科斯·科尔德罗·皮雷斯(Marcos Cordeiro Pires)重点介绍了巴西2003年至2010年的社会政策。他指出,卢拉总统执政期间,巴西民众收入增长了1倍。卢拉特别关注底层民众的福利,将政府的资源运用到社会底层的教育和医疗保障,巴西从小学到大学的公立学校全部免费,医疗保障是全民免费医疗,负担完全由政府承担。卢拉大幅提高最低工资,降低银行利率,鼓励贷款,增加国民购买力。卢拉还实行“零饥饿”政策,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

  此外,阿根廷科尔多瓦大学教授古斯塔沃·桑迪兰(Gustavo E. Santillan)介绍了阿根廷从1983年到2012年社会政策的演变。

  中国—拉美学术高层论坛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拉丁美洲研究所共同发起创办的年度学术论坛,旨在推动中拉学术交流和中拉关系发展。2013年中国—拉美学术高层论坛将在中国举行。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