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03月23日 10: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23日总第2373期 作者:吴雪

  乡村振兴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在2018—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发挥数字化的赋能效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决策的重要聚焦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革,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时代潮流趋势,并逐渐渗透到三农领域,助力农业农村的全面发展。以数字化建设为起点,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然之举,有助于完善农村基础信息设施建设,推动城乡间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快构建农村现代治理体系,提升农业农村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数字化提“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数量少、质量低等问题,信息化程度、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率普遍较低,农业农村大数据库资源建设尚且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广泛渗透,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高速公路”在助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改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一是提升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光纤宽带、网络信号等通信基础建设向偏远地区农村的覆盖延伸,实现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全覆盖,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二是完善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具有特色的、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软件,强化为农服务功能开发,提高信息终端和服务供给质量。三是加快农村地区水利、电力、消防、交通等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提高农村各主体利用网络的积极性,推动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设施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数字技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效用,确保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公平”的实现。

  数字化增“效”,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数字化是破解“城乡分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软”“硬”公共服务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失衡和精准度不高,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制约瓶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逐渐缩小了城乡的差距,提升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能。一是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保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能,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流程,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整合各部门资源,打破信息数据孤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数据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二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管理效能,扩大乡村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站点部署范围,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改造,推动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及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强化涉农服务数据的采集和共享,营造信息无障碍环境,切实解决农村特殊群体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为其提供信息服务保障。三是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精准匹配农村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信息,在线追踪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信息的快速处理,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

  数字化强“治”,推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数字化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强调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乡村治理手段上的应用,从根本上既是对乡村治理流程的再造,也是对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塑。一是以党建的数字化带动乡村治理体系发展,推动“互联网+党建”,丰富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利用数字媒体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的影响力,巩固壮大党的舆论阵地,推广网络党课、慕课教育,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以数字化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新方向,坚持以自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运用数字化技术,以“精确、精准、精细”为导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红利,不断提升智慧治理水平,调节农民个体与农村集体利益的矛盾冲突,弥补农村法治运用不足所引发的问题。三是提升乡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能力,乡村治理不同主体的职能和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数据信息通过聚集和融合,打破数据和体制壁垒,吸纳更多的乡村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形成乡村治理人人参与的新局面,着力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的共建共治共享。

  数字化赋“智”,提升农业农村智慧化水平。农业农村智慧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农业智慧化水平不高、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条长、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促使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物流数字化改革、农村信息化人才水平提升,为农业农村发展和组织形态提供新机遇。一是推动农业智慧化转型升级,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业信息感知、智能控制、定量决策、个性化服务、精准投入的智慧农业发展,通过生产领域的智能化、经营领域的差异性以及服务领域的全方位信息服务,促进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推动农业产业链改造升级。二是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资源整合,完善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体系,推动共享物流创新,变革农产品供应链,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三是提高农业农村人才信息化水平,切实发挥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农业农村人才信息化水平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干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农民数字化技能和知识的培训,实施农业农村数字技术人才培育提升工程建设,培育农业农村领域科技领军人才、信息化管理人才,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