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
2023年03月22日 10: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22日总第2615期  作者:张海波

  近年来,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热点领域之一。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一项使命、两条进路、三个面向。

  一项使命: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

  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不仅必要,甚至可以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宏观上,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由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的历史转型,人类社会的治理正在经历由以发展为中心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践转型,而社会科学的研究正在经历从主要面向有序社会系统到同时面向有序和失序社会系统的知识转型。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历史转型以及由此导致的实践转型和知识转型中,我们未能形成自主的知识体系,以至在与西方的学术交流中长期处于弱势或失语状态。面对新一轮的历史转型、实践转型和知识转型,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不仅需要从对西方国家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的追随或简单套用转向与其平等地对话,还应该追求在全世界范围内引领应急管理知识体系的发展,为全球风险社会治理提供更多基于中国实践的知识参照。只有中国的应急管理实践在价值观念和制度效能上做出示范,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引领。

  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中国具有丰富的应急管理实践,不仅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发展出以“荒政”为主要形式的救灾传统,也在进入工业化阶段后高度重视生产领域的安全。最近20年,中国应急管理实践探索进入加速期:2003年“非典”之后,建立了覆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综合应急管理体系,这也是全世界覆盖范围最广的应急管理体系之一;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强化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价值引领,以理念现代化驱动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凸显了中国应急管理实践的前瞻性;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了突发事件的源头预防,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进展尤为显著,为破解风险预防这一全球性难题提供了重要参照;2018年启动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立应急管理部并将其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为以大部制加强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积累了更多经验,也为在更加完整的意义上发展综合应急管理提供了基于中国实践的探索;2019年11月29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体学习中明确提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了应急管理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能而不仅是部门职能的定位;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将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一系列基于中国现实国情的实践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一百年,围绕由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历史转型以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和知识转型,全球范围内先后形成了三大跨学科知识体系:一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以社会学为主体学科的灾害社会学;二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欧洲,以政治学为主体学科的危机政治学;三是21世纪初期兴起于中国,以公共管理学为主体学科的应急管理学。立足中国的应急管理实践,以公共管理学为主体学科的应急管理学需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两条进路:兼顾应急管理知识生产的本土观照与全球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也为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提供了进路指引。

  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需要更加强调本土观照,以解决中国应急管理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并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新的理论认知。2020年4月15日,国务院学位办发文,选择全国20所高校正式启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试点工作,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一些学校还通过自设的方式创建了应急管理学科。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这批学校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些学校还在本科生层面开设了应急管理专业,组建了本科专业联盟,为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助力。总体上,应急管理学科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扎实推进、长期积累,塑造和形成中国应急管理学科的学术声誉和品牌效应。

  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应急管理知识体系,还需要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对其他国家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的比较分析,激活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交流,将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成为更加开放的知识领域。近年来,一些青年学者通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担任国际期刊编委等方式参与应急管理国际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提升了中国应急管理学科的国际声誉。同时要看到,由中国学者发起并形成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期刊和学会还非常少,如何拓展国际视野应该成为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着力点。

  三个面向:聚焦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新任务、新空间与新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新的界定,为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指引。

  一是面向国家安全,以完善国家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担当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新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部分明确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这既对应急管理的实践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部署了新任务。

  二是面向公共安全,以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开辟应急管理学科交叉发展新空间。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必然进一步推动应急管理学科与国家安全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学、公共卫生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必须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的大势,加强应急管理、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科技创新成为应急管理现代化的新底座,在基础研究上为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演提供学理支撑和技术手段。

  三是面向社会安全,以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新思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的基层基础,这既是基于过去40余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长期认识,也是对近年来安全生产专项整改、新冠疫情防控等重大实践的深刻总结。社会安全不仅是应急管理的一个具体领域,更是大安全大应急的基层基础。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不仅需要加强信访工作、社会矛盾多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还要更加全面地回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时代命题。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系)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