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内在逻辑
乡村振兴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脱贫攻坚工作完成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升级版,解决的是最为棘手的“三农”问题,乡村振兴下的“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促进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为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提供可靠依据。因此,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来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议程,对具体的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这是适应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要求。进入新时代,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农村、乡镇全面进步发展,是缩小贫富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深层次需求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结果。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国家层面的系统战略设计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不同层面对推动这一重要战略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举措,是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五个方面着手,围绕人口、资源、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对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科学布局和统筹规划,不断实现农业强盛、农民富裕、农村美丽。因此,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能够有效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
路径选择
以产业振兴奠定共同富裕基础。乡村产业振兴实质上是对乡村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驱动更多的资源向乡村聚集以推动乡村产业持续发展,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结构。乡村生产要素多元且内敛,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在做好“三农”发展的同时,更要积极扩展农业的各种功能,挖掘乡村资源要素的多元价值,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种养业转变,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地理标志的特色农业产业,科学布局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完整供应链体系。积极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助力乡村休闲、旅游、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入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理念,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配套的数字乡村产业和乡村数字产业;对乡村古村名镇、民俗村落等乡村传统资源进行再配置、再发掘,形成丰富多彩的乡村文旅产业体系,为全面振兴与共同富裕奠定扎实的基础。
以人才振兴铸就共同富裕根基。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人才支持,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带动,生态建设需要人才美化,组织推动需要人才筹谋,文化振兴需要人才书写。在全面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是带动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只有人才队伍的建设跟上了,才能在乡村各方面发展中提升发展质量。当前,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在持续推进,还要出台有效、开放和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想方设法地留住当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有效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扶持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才成长,给予乡村人才开放、激励的良好环境。引得进,留得住,也要用得好。要重视各类人才,既尊重关怀外来人才,也要注重本地人才的调用,构建人才合作平台,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理论与实际有效衔接中的“双保险”作用。
以文化振兴支撑共同富裕基石。在共同富裕的多维度理念中,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是民族文化自信的内在象征,也是激发民族发展的深远持久力量。乡村文化承载着乡村最为质朴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具有深刻的内涵,是农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保护乡村文化的原生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打造现代化乡村风貌,弘扬文明新风尚。同时,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的价值,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培育新型文化新业态,将文化创意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传统中,助力乡村富裕和永续发展。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以最饱满的热情去厚植乡村文化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乡村文明创建与文化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以生态振兴塑造共同富裕支撑。乡村生态振兴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加强生态建设对于农村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乡村生态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生态振兴为总抓手推动乡村振兴,要在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给予持续支持,向重要农业生态功能区、脆弱区和农业面源与农田重金属污染区倾斜,将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生态创建的基础工作。以“环境宜居宜业”为基本目标,将农村生活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治理的重点,加强对农民环保意识的教育,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等工作;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形态,建设美丽乡村。
以组织振兴强化共同富裕保障。乡村振兴必须强化乡村组织振兴,发挥其在乡村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乡村组织振兴带动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强村富民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最有力的保障。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选用好基层干部,将有能力、有干劲、有责任心作为干部人选的基本素质要求,建设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将办实事、敢担当、懂农爱农作为凝聚基层党组织队伍的首要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的服务能力。同时,完善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依靠广大党员和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同频奔“共富”。
(作者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