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挑战语言学普遍观点
2023年11月02日 10: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日第2764期 作者:陈禹同/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海德维格·斯格加德(Hedvig Skirg?覽rd)和研究人员奥廖娜·谢尔巴科娃(Olena Shcherbakova)、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科学副教授西蒙·格林希尔(Simon Greenhill)等人在近期发表于期刊《科学进展》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提出,有别于语言学研究中颇为普遍的观点,社会环境对语言在语法复杂性变化上的塑造作用可能并不显著。

  世界各地的语言在语法上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即使在关联密切的语言之间也会体现出来。例如,格系统(case system)中的语法区别以及其他许多差异,将一种语言同与其密切相关的“姐妹语言”相区分开来。谢尔巴科娃表示,关于为何某些语言的语法比其他语言更复杂,一个著名的假设是,语法复杂性与使用这些语言的社会环境有关。例如,冰岛语主要由该国30多万人学习和使用,这种规模相对较小、所在地理位置较为孤立的社会群体被称为“亲密社会”。相比之下,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彼此毗邻,人口较多,非母语人口占据更大比例。这样的社会群体被称为“陌生人社会”。许多语言学学者认为,非母语使用者较多的语言,其语法往往会得到简化,这是因为,与儿童不同,成人学习者较难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从而成功驾驭一门新语言。

  为了测试上述观点,探究在由许多非母语人士的“陌生人”构成的规模更大的社会中,语言的语法是否会演变得更简单,研究人员利用新发布的全球语法特征数据库Grambank中的数据,衡量了1314种语言的语法复杂性。而后,他们在控制了空间与系统进化自相关性干扰的前提下,模拟了母语者数量、非母语使用者比例、邻近语言数量等对语法复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普遍认为的语法复杂性是由社会语言环境塑造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该结果显示,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可能并不会使用复杂程度更低的语言。相反,谢尔巴科娃称,“我们的研究发现,语法复杂性的变化往往积累得太慢,无法适应当前的环境”。针对社会环境塑造语法复杂性的观点,一个著名的反例是德语。许多非母语人士学习和使用德语,然而,它保留了格系统等有特性的语法特征。

  语言复杂性是语言学界一个存在广泛争鸣的话题。据斯格加德介绍,许多分歧都可归结于对“复杂性”的定义不同。研究人员将复杂性分解为两个维度,应用两项指标来改进现有方法:融合(动词和名词有多少种词缀)和信息性(包含多少特性),前者反映该语言有多少种不同形态,后者反映该语言语法中强制性编码的信息量。格林希尔总结到,该研究突出了当探索关于语言进化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使用大规模数据等方式的重要性,展现了在全球数据集可及性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检验广为流传的看法。

  研究人员认为,之前可佐证这种观点的研究结果可能是样本容量小且代表性不足、度量标准包含的语法特征属于不同的复杂性维度,或是方法没有充分控制系谱和地理因素的干扰造成的。他们表示,在克服了以往的局限并使用了能提供更高统计能力的大样本后,没有发现“陌生人社会”使用的语言在语法上更不复杂的证据。未来的研究可以利用Grambank数据库来探索其他关于语言多样性和语言进化的问题,探讨比现有人口统计学变量更细粒度的其他社会人口因素的潜在影响。

  (陈禹同/编译)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