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谦逊带来学习与成长机会
2024年01月22日 1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22日第2820期 作者:陈禹同/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美国霍普学院心理学副教授达里尔·范·汤格伦(Daryl Van Tongeren)在“对话”网发文表示,智识谦逊(intellectual humility)即个体对新信息持开放态度并愿意改变原有想法,能带来一种“认识到自己犯错后的奇妙乐趣”。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我赞成进步;我不喜欢的是变化。”在汤格伦看来,这句话简洁有力地突出了人们一方面有渴望前进的倾向,另一方面也对随之而来的艰苦工作怀有抵触情绪。汤格伦本人经历过个人核心信念的改变,回想起来,他意识到这段经历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所说的智识谦逊,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的研究兴趣。现如今,智识谦逊这一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鉴于捍卫自己的观点比改变想法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常见,研究智识谦逊的重要性因此得以凸显。

  文章提到,智识谦逊是一种特殊的谦逊形式,与信念、想法、世界观等相关。其包含向内、向外两个维度,可以通过政治观点、社会态度、各类知识或专业领域等不同方面来表现。对个体的内心世界而言,智识谦逊意味着对“我所知道的”以及“我是如何知道的”所具有的局限性与偏见保持警觉并予以承认,同时要求个体具备能够根据有力的证据来调整自身观点的意愿。在人际交往中,这意味着要抑制自我意识的过剩,以谦虚、尊重他人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想法。这要求个体以非防御性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在犯错时承认自己的错误,更重视从他人身上学习、维系人际关系,而非强调自己的“正确”或展现智识上的优越感。

  无论在智识还是其他方面,关于谦逊的思考都涉及在不同情况下保持合适的分寸的注意事项,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谦逊,因为前者是一种傲慢,而后者是一种妄自菲薄。文章将智识谦逊的具体表现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第一,思想开阔,避免教条主义,愿意在有必要时改变自己的理念。第二,有好奇心,乐于探索新思想,寻求拓展与成长的方法,愿意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改变想法。第三,务实,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了解世界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你所希望其成为的样子”。第四,易于教育,在回应时不急于辩驳,能够调整自身行为以与新知识相匹配。智识谦逊促使人们去考虑对一个问题的替代性观点的可取之处,以及他人与自己观点相左的潜在原因。当人们带着好奇心和谦逊态度去面对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讨论时,可以获得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智识谦逊可被视为一种资产。由于突破“奖励正确、惩罚错误”的文化规范并不容易,人们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来培养智识谦逊,但其带来的好处已经在科学研究中得到证明。首先,智识谦逊有助于促进社会、文化和技术层面的进步。医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往往来自承认自己“无知”并积极追求知识的人。其次,智识谦逊对解决人际冲突、提升人际关系有所裨益。对新思想的开放使得人们免于对潜在的挑战性观点过度戒备,变得更加宽容,有助于修复和维系人际关系。最后,智识谦逊促使人们对自身有更准确的认识,对信息作出更迅速的反应,承认并掌控自己的局限性,在有成长空间的领域主动寻求帮助,并由此开启个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而非把自己限制在过去习惯的模式中。此外,文章指出,还应注意破除与智识谦逊相关的迷思,将其与缺乏坚定信念、容易屈服、优柔寡断、自我贬低、人云亦云等特质加以区分。

  当前,针对智识谦逊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参与讨论时有哪些不同方式,加强倾听有何好处,测试相关教育项目、接收不同类型的反馈以及接触多样化的社交网络是否可能促进智识谦逊等。此前的相关研究表明,谦逊是可以培养的,受此鼓舞,研究人员正积极验证用于培养智识谦逊的可靠路径。

  (陈禹同/编译)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