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引发海外媒体与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国际舆论认为,这一预期目标与去年持平,是中国政府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综合考量的结果,释放出中国经济积极、务实、稳健的发展信号。为解读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与未来趋势,并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探究中国经济治理模式的独特性,本报记者采访了伊朗—中国工商会会长马吉德雷扎·哈里里(Majidreza Hariri)、欧洲研究国际中心(CIFE)欧洲—中国项目主任乔治·佐戈普鲁斯(George Tzogopoulos)、美国波士顿大学全球研究学院国际关系教授威廉·格里姆斯(William Grimes)。
三位学者对2023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予以高度肯定,并对中国在2024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信心。同时,针对西方存在的“中国经济崩溃论”“中国经济见顶论”等唱衰观点,他们认为,几十年来,中国经济走过了不寻常的辉煌历程。如今,在疫情之后全球经济复苏滞缓的背景下,面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发达经济体通胀高企等多重不可预见的国际趋势带来的冲击,中国经济在经历风雨洗礼后,实现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当前的中国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极强灵活性与适应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全体人民勠力同心、迎难而上的一致努力。
多个领域经济企稳
佐戈普鲁斯谈到,作为中国特色的重大年度政治活动,今年的两会为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带来了新的启示。中国政府在两会上提出新一年度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以及重点发展领域。“GDP增长5%左右是一个合理的目标设定,意味着2024年中国GDP增长幅度将比世界大多数国家一年GDP的总量还要多,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望继续超过30%。这一目标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也体现出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增长审慎、自信、理性的态度。”
“我注意到,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显示出中国政府在今年和外资企业之间加深对话的意愿。”格里姆斯说。
在佐戈普鲁斯看来,新冠疫情对很多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中国而言,也带来了一场未曾面临的重大考验。值得庆贺的是,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超出许多国际分析师的预期。疫情过后,中国经济在多个领域出现了企稳迹象。“事实上,最近的一些中国经济迹象释放出十分积极的信号。例如,2024年春节期间的全国客流量和文旅消费再创新高。这表明经济反弹在推动休闲旅游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哈里里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2023年是世界逐步摆脱疫情影响的关键一年。这一年里,疫情延宕反复、东欧地区国家间冲突频仍、美国国际行为的反常变化等,都使得世界经济增长的步伐相对滞缓。“在外部形势不利带来的压力下,中国经济能够充分利用国内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呈现出稳步改善的迹象,实属难能可贵。我相信,在2024年,中国经济市场对于众多外资企业和国外投资者而言仍然极具吸引力。”
护航经济稳健前行
佐戈普鲁斯谈到,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完全恢复正常秩序仍需要一段时间,尤其在这段时间里需要提振市场信心。同时,经济增长的内部动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为此,过去一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经济政策来护航经济稳健前行,帮助创造有利于稳定的市场友好型经济发展环境。例如,中国政府在过去一年推出了“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民营经济”“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相关指导意见,中国央行也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文件,以积极稳妥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值得提及的是,民营经济过去是、未来也仍将是中国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将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根据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新状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调整,这一点尤为值得肯定。”佐戈普鲁斯说。
哈里里认为,国家政策作为经济目标实施的重要工具,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构成了中国从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直到今天取得经济发展成就的主要秘诀。例如,中国“五年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的定期实施计划,以及中国各级政府机构在这一规划实施过程中对于相关国家经济项目的细致审查与有效落实,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起到了纲领性支撑作用。
佐戈普鲁斯进一步表示,固然中国经济无法继续取得两位数的增长,但与昔日注重量的扩张相比,今天的中国经济呈现出更加可持续、高质量的全新面貌。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经济增长都是波浪式发展的过程,一些起起伏伏实属自然和正常。例如,数字经济的兴起在提供许多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由于自动化而导致的工作岗位流失,但中国政府正在从容应对这一经济新形势。与此同时,中国也试图应对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等。
格里姆斯认为,十余年来,中国经济从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增长转向更加平衡的增长。中国经济政策制定者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为此中国推出了“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经济治理的新思路与新概念,助力中国成功扭转了制造业产能过剩、国内需求下降等趋势。
自主的经济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是一个体现社会发展进步的概念,而经济现代化则是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哈里里表示,为实现中国自主的经济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改革进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政治意愿,促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强劲的高速增长势头。之后的岁月里,中国经济成功经受住了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带来的国际形势变化的严峻考验,也顺利走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程构成了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中国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经济改革举措。
哈里里分析认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治理模式不仅令中国人民深感骄傲,也令世界倍感振奋。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始终能够有秩序地推进各大经济项目。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发展的清晰认知、中国人民持之以恒的辛勤劳动以及人民与党和政府之间的高度信任,共同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经济现代化奇迹。这些因素是中国经济过去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成功的关键。中国经济的成功故事体现在多维度的国家发展层面,包括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
佐戈普鲁斯表示,对一个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庞大的人口体量使得经济现代化的实施较为困难。值得赞赏的是,新时代以来的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展现出了出色的能力。在解决收入差距等不均衡问题方面,中国所采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远远优于西方自由经济制度——这一体制实现了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效结合。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税收改革措施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在解决经济失衡问题方面效果显著。类似的尝试在西方也可以看到,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周期性风险注定西方经济模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财富两极化。
在格里姆斯看来,中国是一个对国家未来拥有明确目标与清晰规划的国度,中国拥有专注于为经济发展目标而服务的国家治理体系。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相比,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有着更可持续的长期战略规划。这一规划体系带来的益处已经在包括金融、科技、物流、供应链等许多经济领域显现。中国政府还注重对偏远地区薄弱产业的扶持。在西方国家,短期担忧压倒长期愿望,经济政策制定体系往往支离破碎、缺乏连续性,这导致了经济部门的效率低下,这一点在历史上的经济低迷时期尤为明显。
格里姆斯以美国经济为例谈到,美国经济政策面临着诸多政治分歧带来的挑战。在美国经济政策的某些领域,尤其是在环境监管、移民、就业、税收和政府支出方面,达成共识已经变得极其困难。其结果导致经济领域缺乏明确的政府指导措施和法律监管条例,经济目标和相关发展政策的制定由此变得随意而富有争议。格里姆斯阐释道:“一个例子是,在加密资产领域,美国国会至今仍然没有通过任何立法,导致该领域在监管方面存在很大漏洞。财政政策也已成为美国经济一个相当不确定的领域,暂停政府融资的威胁已变得越来越普遍。”
抹黑中国经济是美西方的应激反应
谈及近两年来西方国家此起彼伏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哈里里表示,如今,许多国际学者和活动家都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健势头遭到一些西方大国别有用心的抹黑。然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贡献与日俱增,这一点有目共睹。“媒体、简报、公告等是西方制造舆论攻势与虚假新闻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我个人不愿相信、也不会重视西方所谓‘知名媒体’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偏见。”哈里里说。
哈里里进一步从国际体系变迁的视角分析认为,几个世纪前,国际体系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主义国家所盘踞。18世纪中叶起,踏上了早期工业化之路的英国凭借军事优势和工业实力崛起成为世界强国。这种权力和范式的转移导致了重大国际冲突,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二战之后的英国国力断崖式衰落,其世界霸主的地位逐渐被后来居上的美国所替代。如今,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和安全等领域的迅猛崛起,国际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曾经为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国际体系变得愈加脆弱。因此,对于中国经济的抹黑可以视为美国霸权及西方影响力日益下降所带来的应激行为。
“近年来,全球每个经济体都遇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发展中经济体依旧面临着‘硬着陆’的风险。中国经济固然也面临着来自外部不利因素带来的压力,但并未如一些西方媒体所宣称的那样‘处于危机的边缘’。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拥有防止经济风险例如避免房地产市场和地方财政风险蔓延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强有力工具。”格里姆斯说。
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哈里里认为,中国经济实践一向是全球的成功典范。极具韧性的中国经济,不仅有益于自身,更将造福世界。作为推动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2024年以及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经济将在一个全球经济赤字日益加剧的世界中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中国将继续为优化现有经济秩序、建立新经济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的表率作用也将更加突出。
谈及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格里姆斯阐述到,如今美国采取的对华科技防御战略,以及由西方国家布局的军事技术联盟,正在加剧冲击着国际经济合作。美国和欧洲国家实行的高利率政策,给一些本已负债累累的发展中经济体造成了愈加沉重的负担。此外,气候危机为一些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经济风险,许多国家因此变得更加脆弱。例如过去两年,巴基斯坦和洪都拉斯发生了毁灭性洪水灾害,使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佐戈普鲁斯也表达了相似观点。他指出,当前仍在持续的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仍在冲击着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也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若美国方面利用所谓的“去风险”战略制造国际舆论分歧的不良势头继续下去,这将为世界经济注入一种更加不确定性的情绪,但危与机往往共生并存,中国经济总是能够在艰难时刻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我相信结果会说明一切。中国从昔日的贫穷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模式是相当成功的——固然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且充满荆棘。”佐戈普鲁斯这样总结道。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