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国题画文学的自觉
2021年12月07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7日第2303期 作者:李旭婷

  题画文学因其同时涉及文学与绘画两种艺术形式而成为中国艺术中非常特殊的存在,题画所成就的“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格局形塑出中国绘画独特的审美范式,由此进一步彰显出中国绘画在世界艺术中的独树一帜。一般认为,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是魏晋,此期,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门类,同时对文学体裁的划分开始细致,对文学审美的追求也进一步突显。若同样以这些条件作为考察依据,那么,中国“题画文学的自觉”时代则应该是南宋。

  丰富的题画实践

  虽然题画文学发展至南宋之前,已是大家云集,众体皆备。然而南宋作家们仍然结合自身特殊的历史文化条件为题画文学的发展开拓出新的空间。从作品数量上说,在先秦到北宋这么长的历史时期中,共出现题画文学作品约2600篇,而南宋以其150多年的历史,却创作出题画诗3041题4045首,题画文1918篇,题画词113首,总数超过6000篇,远远大于前代题画文学作品数量的总和。

  南宋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使得此期的题画文学创生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例如,从地理上看,南宋是一个偏居的政权,地域由此成为关注的重点。政治中心的南移与版图的压缩,使得地图这种特殊图像在此期空前突显,与之呼应的则是文人对地图题咏兴趣的提高。在地图题咏的过程中,士大夫实现了从“领土”“文化”至“血缘”的焦点转移,成功地将抽象化的地形地貌标识,纳入维护正统的政治思考之中,同时还在与时局的对话中升华了对于故国旧土的追念,使对半壁江山的感伤之情逐渐演化为维系华夏文明得以延续的理性思考。再者,政权的南移也促进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众多的文化符号,如墨梅,由此被进一步发掘。梅花在南宋士人的题咏中逐渐被赋予孤高内敛的君子人格,不仅成为南方的象征,更成为南宋的象征,在宋元之际民族危亡时甚至进一步演化为中国的象征。

  题画文学总集与别集的诞生

  丰富的题画实践为题画文学的整理和批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题画文学总集——《声画集》由此应运而生。由孙绍远编纂的《声画集》成书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对于题画文学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声画集》对题画文学作品有意识的编集促进了这种特殊文学类型的独立。唐末五代百年的战争致使文化典籍四散流落,宋代建立后对文化重建颇为重视,文学总结风气盛行,大量文人总集、别集乃至专题性总集蓬勃生长。《声画集》作为一本以“为画而作”(《声画集序》)之诗为对象编纂的专题性总集,便是在这样的风气下诞生。此书收集了题画诗608题825首,并进行创造性的编排,形成对题画文学的第一次大规模整理,这种有意识的编集是题画文学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

  除第一本题画文学总集外,南宋同时出现了第一批题画文学别集。在南宋陈思编纂的《两宋名贤小集》中,存在数部专录题画文学的作品集,包括夏倪《五桃轩集》、刘叔贛《题画集》、陈克《陈子高遗稿》、王当《拙斋别集》以及郑思肖《图诗》等。尽管这些别集大多都是《两宋名贤小集》从《声画集》中辑录而无意中形成的,然而客观上推动了题画文学别集的发展,为题画文学成为独立门类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大量的题画文学汇编实绩表明,南宋时期已开始了对题画文学的有意识分类整理,散落于各家别集中的题画作品从此获得了独立的身份体认。这种工作既需要丰厚的创作作为选材基础,又需要较为成熟的评鉴眼光作为依凭。因此可以说,南宋是题画文学自觉的重要阶段,正是这种自觉促动了南宋之后题画文学的进一步繁荣。

  狭义题画文学概念的生成

  题画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因画而作的文学作品,狭义则专指题于画上之文学。早期的题画文学(尤其是诗词)几乎皆独立于画外,如杜甫《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等。文学与绘画的结合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南宋时期,无论是文、诗还是词皆完成了与绘画的合体,狭义题画文学概念由此得以生成。

  最早题写于画面上的文体是文,马王堆汉墓《帛书云气占图》上有“不出四日,兵车至,客不胜”,“小邦有兵,得方者胜”等观云气之占验判语,字数虽不多,但已构成了基本的文段,是现今可见的图文结合较早的例子。此期文字之于图像的性质,可以归之于注解说明性。魏晋时期,画上的题跋逐渐增多。而南宋的画上题文延续并发展了前代的模式,同时存在注解性和评论性两种情况。如杨皇后在马远《水图》上题写的“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等。又如曾觌题扬补之《雪梅图》之“扬补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叹曰:‘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则笔端春色之妙,此言尽矣。海野老农”。画上题文发展到南宋已经颇为成熟。

  画上题诗较之画上题文而言出现得稍晚一些,时间或可推至唐代。然而,唐代的画上题诗仅有文献佐证,并无实际图像资料传世,诗画合体的有图可证要晚至北宋后期,其中又以南宋更为显著。南宋是诗画合体的滥觞期,也是规范的建立期。在这个时期,题院体画诗的主体地位逐渐被题文人画诗代替,此后画上题诗成为文人画的重要传统。

  从对各种文体与绘画结合历程的讨论来看,南宋时的语图合体已呈现出较为成熟的面貌,无论是文还是诗词皆完成了从画外向画上的迁移。可以说,南宋是各种文体与绘画结合发展的交汇期,到此时为止,题画文学终于完成了从画外到画上的转移,成为严格意义上的“题画”文学。在此后的元明清阶段中,题于画上或画外这两条线虽然表面看起来依旧是并行发展,然而随着大量的文人和画家参与到语图合体的实践中,题于画上这个标准逐渐发展为题画文学的核心概念,并以“诗书画”三位一体的定型模式,促动了中国绘画审美范式的转向。

  (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宋题画文学整理与研究”负责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