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中国路径
2023年03月16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6日第2611期 作者:张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提出是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的重点,其目标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内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倡导相互尊重的共同价值 

  面对发展之变、安全之变、治理之变,一些西方国家习惯恃强凌弱、零和博弈,肆意违反国际规则,破坏国际秩序,奉行双重标准。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却因为缺乏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缺少国际话语权被动挨打,遭遇“方向困境”“价值困境”及“发展困境”。已有的大部分国际机制长期以来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尽管发展中国家具有投票权,但是一些国际制度的议程设置、决策决定权仍然由发达国家控制,国际机制一定程度上成为其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例外”论以及“双重标准”,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基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基础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相互尊重的共同价值。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以下四重内涵:一是强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国际社会的多极化是大趋势;二是倡导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权利;三是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四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基于以上四点,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责任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更是价值观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前提。首先,中国致力于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特别是在国际机构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过程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让发展中国家对人类发展有更多的获得感。其次,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构建双边及区域性共同体,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同心圆,最终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如今,中国已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湄澜次区域合作加速发展,中亚成为中国周边首个战略伙伴集群,中国的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再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一起推动构建一系列领域性命运共同体,如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最后,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深入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引领全人类共同价值方向,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增添合作共赢的全球动力 

  近十年来,“世界开放指数”不断下滑,全球开放共识不断弱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趋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增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能力,推动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努力缩小南北差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这也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目标。

  事实证明,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全球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国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的“大棒”政策,主张维护发展中国家与世界各国的利益纽带,缩小南北差距,加快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有益于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受益。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强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路径选择上,积极倡导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是中国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不仅可以惠及沿线国家,也最大限度地惠及了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从资金、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扩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合作,着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积极开展与重要国际机制的对接,争取有利的发展议程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比如,在全球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有效对接,截至2022年7月,中国已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高质量的全球公共产品。在地区层面,通过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落实中非“八大行动”,推进“九项工程”;建立中阿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战略伙伴关系;推进中拉关系进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此外,中国积极加快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以此带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合作;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发挥自贸协定的制度性红利,扩大深化与贸易伙伴利益交汇,促进开放性世界经济建设,以此惠及发展中国家;强化多边机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的影响力,共同培育市场需求,通过贸易发展新动能,提升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质量。

  提供公平正义的公共安全产品 

  地区争端、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叠加,致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近年来,中国为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安全产品,为全球治理和区域治理,以及发展中国家有效解决发展和安全的难题提供了更多的方案。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回应广大发展中国家安全与发展的诉求。通过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中国始终把自身置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发展大格局中,在推动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的路径选择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发展中国家同直接当事国通过协商谈判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议,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强调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积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减贫、缓债、防灾减灾等国际合作,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支持人道主义国际合作。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等,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重要贡献。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积极探索人类社会走向发展的光明大道,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大变局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研究”(22AZD102)、北京外国语大学“双一流”重大标志性项目“‘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世界主要地区深化合作机制研究”(2022SYLZD03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