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2024年03月07日 12: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7日第2847期 作者:毛瑞鹏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竞争持续加剧,地区性冲突频发,南北发展鸿沟不断拉大,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粮食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危机日益凸显,国际秩序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世界亟须重振多边主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多边体系的“神经中枢”。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兴衰存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世界是走向失序,还是走向更加美好、安全、繁荣的未来。

  共同未来号召共同责任

  联合国的建立是人类和平发展事业的里程碑,也是多边主义兴起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体现。202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宣言》指出,没有任何其他全球性组织拥有联合国的合法性、号召力和制定规范的影响力,也没有任何其他全球性组织能够像联合国这样为世界人民带来构建更加美好世界的希望。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我们的共同议程》等报告中指出,《联合国宪章》及其代表的理想正处于危险之中,世界需要更有效且更具网络化和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共同应对人类最紧迫的挑战;在一个彼此关联的世界,团结相助不是施舍慈善,而是常识。

  共同的未来意味着共同的责任。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尤其应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在全球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尊重联合国作为国际磋商和国际合作的主平台和主渠道地位,支持联合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扮演的引领性角色。第二,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工作,按照相关组织章程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反对将联合国机构工具化、武器化。第三,遵守国际法和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遵守和善意履行联合国有关决议和决定,反对搞双重标准和例外主义。第四,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推动联合国机构在国际事务上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提升联合国治理体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国际体系面临冲击

  当前,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正面临多重冲击,突出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国际体系的完整性面临瓦解的巨大风险。当前,集团政治思潮回归,小多边主义盛行,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涌现。一些国家无视联合国权威,推行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强迫他国选边站队,加剧国际体系分裂,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秩序稳定。美国更是把抗衡他国作为其在联合国等多边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利用联合国制造身份对立,挑起大国竞争,动员盟友在多边机制中联合制衡他国。这种做法阻碍了联合国的正常运作,加剧了国际体系的分裂。相反,中国多次明确主张维护国际体系的完整性,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强调的那样:“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第二,全球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面临虚化的巨大风险。为维持垄断优势,一些国家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国际共同利益之上,对多边主义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选择性态度。美国拜登政府上台后抛弃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宣布将再次与世界接触。然而,其对国际组织一贯采取的选择性支持态度并未改变,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也被认为是一种“菜单式多边主义”。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在一定意义上是地区安全架构长期遭到侵蚀和破坏的结果,并由于大国的卷入而导致联合国决策陷入僵局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在气候变化、发展筹资、人工智能等议题上,发达国家频频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陷入持久分歧,相关规则的建立与推进面临重重阻碍。为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表示,在核裁军、反恐、全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上,有害的分歧和缺乏信任正在造成拖延和僵局。

  第三,多边主义理念面临共识缺失的巨大挑战。多边主义对于维护国际体系稳定和应对全球性挑战所具有的突出价值,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然而,受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及外交理念的影响,不同国家对多边主义的含义及其受到威胁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美国将同盟关系作为其全球领导地位的基础,试图联合其他国家垄断各领域国际规则的解释权和制定权。欧盟国家也主张,在西方价值观基础上发展多边主义。对此,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当前的国际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尤其是长期以牺牲多数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国际秩序由于严重的历史不公正而缺乏合法性。美国等西方国家关于多边主义的立场,旨在维护其在国际体系中的既有优势地位,其以意识形态标尺划分国家阵营和建立排他性、歧视性的制度安排,将广大发展中国家排斥在核心决策圈之外,破坏了平等、包容、开放等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上权力、机会、规则的平等难以得到落实。

  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关键在于,世界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大程度地化解分歧和凝聚合作共识。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关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主张,与联合国的宗旨和使命高度契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就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七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也提出,在面临重大全球性危机时,人类应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自2013年首次提出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2021年9月,面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缓慢、多个领域成果遭到逆转的困境,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期间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和健康的全球发展。2022年4月,面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复杂变化,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致力于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202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再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中国以实际行动积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工作,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中国与联合国机构长期保持良好工作关系,在安全、经济、发展、卫生、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国际法、粮食、航空等诸多领域开展密切合作。2016年以来,由中国政府出资设立的联合国和平与发展信托基金,累计为全球110多个项目提供资源支持,有力推进了联合国和平与安全事业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赢得各方广泛赞誉。这一基金的期限也从计划中的10年延长5年至2030年。

  第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弘扬国际公理正义不懈努力。2023年11月,中国作为安理会轮值主席国,促成了安理会就新一轮巴以冲突的首份决议,充分展现了中国推动安理会积极作为的大国担当,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劝和促谈、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忠实履行相应义务。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贡献国和维和摊款国,中国一贯足额缴纳会费,持续增加对联合国发展议程和人道主义议程的自愿捐款额度,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第四,积极支持改革和完善联合国治理体系。中国致力于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与发展中国家共同推动联合国改革朝着公正、平等的方向发展。在中国的推动下,2019年非洲联盟安理会改革问题委员会首次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举行磋商。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赞赏。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国际社会不断增强共同体意识,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文明互鉴;秉持团结合作精神,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把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构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高质量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多边和双边安全合作,携手共建全球安全共同体;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